普车诗词>李端的诗>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全诗,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古诗,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翻译,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端

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
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
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
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
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
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顾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
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
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
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
自鄙新丰过,迟回惜十年。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译文

歪戴着帽子,头枕着如意,独自在落花前安睡。 像姚馥在清明时节沉醉,又如边韶在白日酣眠。 晒裤子就当在屋里,张开帷幕便成了天。 拜访的客人只留下题凤的字迹,小偷想窥视毡帐里的动静。 酒杯丢了也不离席,鞋子掉了反而登上了酒筵。 你本是墙东的隐士,如今成了瓮下的酒仙。 睡着时胡须像卧龙一样张开,栖息的蝴蝶肚子贴着你多么安逸。 阮籍为你提供琴声,陶潜还留下了秫米田。 人们都仰望你在毂阳的作为,如今的春光如同永和年间。 看看我并不擅长饮酒,希望你能可怜我。 我早就知道口渴的羌人喜欢喝酒,也觉得醉酒的胡人很贤能。 烤肉熟了酒坛才空,车子回来车辖也完好无损。 向空中喷风就能变成雨,洒在地上立刻化为泉。 我自叹在新丰的经历,迟疑不决地珍惜这十年光阴。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注释

  • 晚春:暮春,指农历三月。
  • 夏侯校书:指夏侯审,校书郎是官名。
  • 戏赠:带有戏谑意味的赠送。
  • 欹(qī)冠:帽子戴得不正。
  • 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形状像灵芝或云朵。
  • 姚馥(fù):唐代人,以嗜酒闻名。《新唐书·隐逸传》记载他“嗜酒,每清明,则置大盆于寝室,引满覆其上,曰:‘吾于此醉矣!’”
  • 边韶:东汉人,博学善辩,常在课堂上睡觉。《后汉书·边韶传》记载他“昼日假寐,弟子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 裈(kūn):裤子。
  • 题凤:相传汉代司马相如曾题凤求凰以求卓文君,后用“题凤”指男女求偶。
  • 觇(chān)毡:窥视毡帐。
  • 瓮下仙:指像刘伶一样嗜酒的人。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晋书·刘伶传》记载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卧龙髯(rán)乍磔(zhé):睡着时胡须像卧龙一样张开。卧龙指诸葛亮,他有美髯。磔,张开,张裂。
  • 栖蝶腹何便:栖息的蝴蝶肚子贴着你多么安逸。形容酣睡之人姿态舒适。
  • 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善弹琴。
  • 陶潜:即陶渊明,隐居田园,以秫米酿酒。
  • 秫(shú)田:种植秫米的田地。秫米可以酿酒。
  • 毂(gǔ)阳:地名,在今河南宁陵附近。
  • 永和年: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345年-356年)。当时社会相对安定。
  • 工饮:擅长饮酒。
  • 渴羌:指口渴的羌人喜欢饮酒。
  • 醉胡:指醉酒的胡人。古代边疆民族有嗜酒的习惯。
  • 辖(xiá):车轴两端的金属零件,用来固定车轮。辖且全,形容旅途平安。
  • 噀(sùn)风:喷风。
  • 新丰: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他当皇帝后将故乡人迁到长安附近,也叫新丰。
  • 过:过失。
  • 迟回:犹豫,徘徊。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讲解

这首诗是李端赠给夏侯审的一首带有戏谑意味的作品,描绘了夏侯审晚春沉醉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放浪形骸的羡慕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夏侯审醉酒后的各种情态,用典故和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其醉态的可笑与可爱。“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写其悠闲自在。“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用典,极言其醉酒之深。“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则极度夸张,表现其醉后的放浪形骸。“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写其生活趣事,增添了生活气息。“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则进一步描绘了夏侯审醉酒后的丑态,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对其真性情的欣赏。

诗的后半部分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点明夏侯审本有隐士之风,如今更成了酒仙。“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再次描绘醉态,但更显其与自然融为一体。“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用典,将夏侯审比作古代贤人。“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则表达了人们对夏侯审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在毂阳一样有所作为,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生活美好的期盼。

最后几句,诗人笔锋一转,回到自身。“顾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自谦不擅饮酒,希望友人能理解自己。“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用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安逸。“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则再次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夏侯审的醉态推向极致。“自鄙新丰过,迟回惜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夸张手法,将夏侯审醉酒后的各种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放浪形骸的羡慕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李端[唐代]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a3a996c0a8f3e4473b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