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大家都搜: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译文
为了寻求清凉,我来到了慈恩寺这座宝刹,抬头仰望,寺庙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躺在寺院的草地上,感觉自己像是一对相互依偎的鸳鸯,走到池边,又仿佛置身于当年慧远法师隐居的虎溪。寺庙周围的树木静谧安详,人迹罕至,傍晚时分,飞鸟成群结队地向西飞去。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无心之法,那就是像莲花一样,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洁净。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注释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讲解
这首诗是李端在慈恩寺避暑时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寻求清凉、远离尘世喧嚣,以及追求内心平静和清净的愿望。
首联点明了诗人避暑的地点和原因。“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诗人为了躲避炎热的太阳,来到慈恩寺寻求清凉,仰望寺庙的匾额,可见寺庙的庄严和神圣。
颔联描写了诗人避暑时的感受。“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诗人躺在寺院的草地上,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像鸳鸯一样自由自在,又像慧远法师一样隐居于虎溪,远离尘世的烦扰。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清幽环境。“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寺庙周围的树木静谧安详,人迹罕至,傍晚时分,飞鸟成群结队地向西飞去,更显出寺庙的清静和幽深。
尾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诗人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和清净的愿望。即使身处尘世之中,也要像莲花一样保持自身的纯洁,不被世俗所污染。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8828c1054554bd89690.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