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寄制诰李舍人>

寄制诰李舍人,罗隐寄制诰李舍人全诗,罗隐寄制诰李舍人古诗,寄制诰李舍人翻译,寄制诰李舍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梁王握豹韬,雪里见枚皋。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门闲知待诏,星动想濡毫。
一首长杨赋,应嫌索价高。

寄制诰李舍人译文

梁王手握兵书,像当年枚皋在雪中被赏识一样。 显贵的客人奔向皇宫,游人感叹白发苍苍。 从门庭冷落可知你在等待诏令,看到星光闪烁,想象你正在润笔挥毫。 一篇《长杨赋》写成,或许会嫌弃当年司马相如索价太高吧。

寄制诰李舍人注释

  • 制诰李舍人: 指李舍人,担任起草诏令的官职。制诰,官名,负责撰写皇帝诏书。舍人,官名,唐代设中书舍人,掌管诏令文书。
  • 梁王: 指汉孝王刘武,以招揽文学之士著称。
  • 豹韬: 兵书,指兵法。韬,指《六韬》,古代兵书。
  • 枚皋: 汉武帝时的辞赋家,曾为梁孝王门客,以文才著称。《汉书·枚乘传》记载,枚乘之子枚皋,在雪中求见汉武帝,得到赏识。
  • 丹陛: 宫殿前的台阶,通常涂成红色,这里代指朝廷。
  • 二毛: 指头发花白,这里指年老。
  • 待诏: 等待皇帝的诏令。指等待被任用。
  • 濡毫: 润笔,蘸墨。指写作。
  • 长杨赋: 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赋,描写汉武帝在长杨宫打猎的盛况。
  • 索价高: 指司马相如当年写《长杨赋》后,汉武帝给了他很高的赏赐。

寄制诰李舍人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写给制诰李舍人的,表达了对李舍人才能的赞赏和仕途的期盼,以及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用梁王和枚皋的典故,赞扬李舍人有才能,希望他能像枚皋一样得到赏识。“梁王握豹韬,雪里见枚皋”暗指李舍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希望他能被朝廷重用。

颔联写李舍人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评价。“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一方面写李舍人身居要职,另一方面也写出人们对他的敬佩。

颈联写李舍人的处境和工作。“门闲知待诏,星动想濡毫”,从门庭冷落推测李舍人正在等待诏令,看到星光闪烁,想象他正在埋头苦干,为朝廷撰写诏书。

尾联用司马相如的典故,一方面赞扬李舍人的文采,另一方面也暗示李舍人应该得到更高的待遇。“一首长杨赋,应嫌索价高”,意思是说李舍人的文采堪比司马相如,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

整首诗语言精炼,用典巧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盼,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感。诗中既有对李舍人才能的赞美,也有对朝廷用人制度的隐约批评。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3dce98b1f155a4ef55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