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西京道德里>

西京道德里,罗隐西京道德里全诗,罗隐西京道德里古诗,西京道德里翻译,西京道德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西京道德里译文

秦地的树木枝繁叶茂,傍晚时分凝聚着浓浓的绿荫,当年庄舄客居楚国,尚且在此悲伤吟唱。

一枝象征功名的丹桂还未到手,就像身处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海,长期辜负自己的心志。

年纪渐老,渐渐明白世态人情的浇薄,忧愁袭来,只希望沉溺于酒杯之中,一醉方休。

战国七雄和汉初三杰如今又在哪里呢?不要为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白白地让眼泪打湿衣襟。

西京道德里注释

  • 西京:指唐代的长安,因其位于都城的西部,故称西京。道德里:长安城中的一个里坊名。
  • 秦树:指长安附近的树木,因长安曾是秦朝的都城。
  • 团团: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 夕结阴:傍晚时分,树木的枝叶汇聚成浓厚的阴影。
  • 庄舄(xiè):春秋时卫国大夫,曾出使楚国,因思念故国而吟唱。
  • 丹桂:传说月中有桂树,科举高中被称为“折桂”,故以丹桂比喻功名。
  • 入手:得到,获得。
  • 苍波:指茫茫无际的大海。
  • 负心:辜负自己的心愿,指未能实现抱负。
  • 时态薄:指世态人情浇薄。
  • 七雄:指战国时期的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强国。
  • 三杰:指汉初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韩信、张良、萧何三人。
  • 休:不要。
  • 闲人:指无关紧要的人,这里指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 泪满襟:眼泪打湿衣襟,形容极度悲伤。

西京道德里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在唐末动荡时期,途经长安道德里时所作。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功名难求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联描写了长安傍晚的景色,用“秦树团团夕结阴”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并以庄舄的典故引出悲伤之情。颔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用“丹桂”和“苍波”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求之不得的失望。颈联则转入对现实的思考,感叹世态炎凉,并希望借酒消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尾联以对历史人物的追问作结,表达了对历史的虚无感和对现实的批判,告诫人们不要为已经逝去的人和事过分悲伤,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沉,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罗隐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60ac0b828cb6812dbb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