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之仪的诗>清平乐(再和)>

清平乐(再和),李之仪清平乐(再和)全诗,李之仪清平乐(再和)古诗,清平乐(再和)翻译,清平乐(再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之仪

当时命友。
曾借邻家酒。
旧曲不知何处奏。
梦断空思纤手。
却应去路非遥。
今朝还有明朝。
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

清平乐(再和)译文

那时光景正好,朋友相约,还曾到邻家借酒欢饮。过去的乐曲,如今不知在何处演奏,梦醒时分,徒然思念那纤细柔荑。

想来归去的路途并不遥远,今天走不完,还有明天。不要说人可以感动顽石,要知道石头也会被人消磨掉。

清平乐(再和)注释

  • 清平乐:词牌名。
  • 再和:再次唱和,指作者再次用相同的词牌和韵律创作词作。
  • 命友:邀约朋友。
  • 邻家酒:指借邻居家的酒。
  • 旧曲:过去的乐曲。
  • 纤手:指女子纤细的手。
  • 却应:想来,料想。
  • 去路非遥:归去的路途不远。
  • 谩道:不要说,不要以为。
  • 化石: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故事。
  • 石被人消:指石头也会被消磨掉。

清平乐(再和)讲解

这首《清平乐》是李之仪的一首唱和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追忆往昔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当时命友,曾借邻家酒”,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当时的情景:朋友相约,借酒助兴,气氛热烈。“旧曲不知何处奏,梦断空思纤手”,笔锋一转,由现实回到梦境,旧日的乐曲已不知何处可寻,梦醒后只能空自思念,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

下片则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却应去路非遥,今朝还有明朝”,表面上是说归途不远,今天走不完还有明天,实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这两句是词的精华所在,作者否定了人可以感化顽石的说法,强调了时间的力量,即使是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时间消磨。这既是对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全词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者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之仪[宋代]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fce103d54d545f3581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