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之仪的诗>千秋岁(再和前意)>

千秋岁(再和前意),李之仪千秋岁(再和前意)全诗,李之仪千秋岁(再和前意)古诗,千秋岁(再和前意)翻译,千秋岁(再和前意)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之仪

万红暄昼。
占尽人间秀。
怎生图画如何绣。
宜推萧史伴,消得东阳瘦。
垂窄袖。
花前镇忆相携久。
泪裛回纹皱。
好在章台柳。
洞户隔,凭谁叩。
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
无计偶。
萧萧暮雨黄昏后。

千秋岁(再和前意)译文

万紫千红的花朵在白昼里竞相开放,几乎占据了人间所有的美好景色。这样的美景,用图画怎样才能描绘出来,用刺绣又如何能绣制完成呢?这般景象,应该让萧史来陪伴,才能消除东阳太守沈约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病容。我垂着窄袖,在花前总是回忆起我们过去相携赏花的时光。泪水沾湿了衣袖上的回纹,让衣纹也皱了起来。幸好还有章台柳,依旧青翠如故。

虽然近在咫尺,却被洞户阻隔,又有谁能为我敲开这扇门呢?寄托思念,只能依靠书信,即便有大雁传书,相见欢饮却难如登天。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默默忍受这萧瑟的暮雨,直到黄昏降临。

千秋岁(再和前意)注释

  • 千秋岁:词牌名。
  • 暄:温暖,这里指花开繁盛。
  • 占尽人间秀:占据了人间所有的美好景色。
  • 怎生:如何,怎样。
  • 萧史: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丈夫,善于吹箫,后与弄玉一同乘龙升天,成为神仙眷侣的代名词。这里指陪伴佳人。
  • 东阳瘦:南朝梁代的沈约,为东阳太守,因思念而日渐消瘦。
  • 垂窄袖:垂着窄袖。窄袖是当时流行的服饰。
  • 镇:总是,常常。
  • 相携久:指过去相携赏花的时光很久远。
  • 泪裛(yì):泪水沾湿。
  • 回纹皱:指衣袖上的回纹被泪水沾湿而皱起。
  • 章台柳:汉代长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的地方。后来用章台柳代指歌妓,也泛指风月场所。
  • 洞户:深邃的门户,这里指对方居所的门。
  • 凭谁叩:依靠谁来敲门。
  • 寄声:寄托思念,传递消息。
  • 会面难同酒:相见欢饮难以实现。
  • 无计偶:没有办法。偶,指意外的相遇,指创造相见的机会。
  • 萧萧:形容风雨的声音。

千秋岁(再和前意)讲解

这首《千秋岁》是李之仪思念爱人的词作。词人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美好景色,反衬自己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和无奈。上阕着重描写景物,渲染气氛,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下阕则侧重描写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词人相见无望的惆怅和无奈。

词的上阕,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春日图景。“万红暄昼,占尽人间秀”,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的景象,渲染了热闹、美好的气氛。“怎生图画如何绣”,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叹,也暗示了这种美好难以用言语表达。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用萧史和东阳瘦两个典故,一方面突出了环境的美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思念的煎熬。

词的下阕,诗人将笔触转向内心的情感。“泪裛回纹皱。好在章台柳”,诗人描写了自己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泪水沾湿衣袖,回纹也皱了起来。然而,幸好还有章台柳,依旧青翠如故,这似乎暗示着词人对爱情的希望。“洞户隔,凭谁叩。寄声虽有雁,会面难同酒”,诗人用“洞户隔”表达了两人之间的阻碍,用“凭谁叩”表达了自己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即便有大雁传书,也难以实现相见欢饮的愿望,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无奈。“无计偶。萧萧暮雨黄昏后”,诗人最后以景结情,用萧瑟的暮雨和黄昏的景象,烘托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也表达了对未来渺茫的希望。

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相见无望的惆怅和无奈。

李之仪[宋代]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a928ad822c00075f89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