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处全的诗>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李处全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全诗,李处全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古诗,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翻译,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处全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译文

初秋的凉意浸透衣衫,感到一丝寒冷。雨后初晴,天空澄澈。清风送来不知何处的羌笛声,月亮也变得美好而皎洁。云彩消散殆尽,秋夜的天空一片碧蓝,圆圆的月亮像一块美玉悬挂在空中。我认真地倾听着那悠扬的笛声,仿佛在等待着与亲人团圆的那一天。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注释

  • 相见欢:词牌名。
  • 新凉:初秋的凉意。
  • 襟袂(jīn mèi):衣襟和袖子,这里代指衣衫。
  • 冷然:寒冷的样子。
  • 乍晴:刚放晴。
  • 羌管: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声音凄清悠扬。
  • 便娟:美好貌。这里形容月亮的美好。
  • 秋空碧:秋天的天空呈现碧蓝色。
  • 玉色悬:像玉一样的月亮悬挂在空中。
  • 洗耳:认真倾听。古代传说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认为自己听了这些话玷污了耳朵,就到河边洗耳。这里指集中精神,认真地听。
  • 三弄:乐曲名,指笛声的曲调,也泛指音乐。
  • 等团圆:期盼团圆。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讲解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八月五日夜晚,见到明月、听到笛声时产生的思乡之情和期盼团圆的心情。

上片描写景物。“新凉襟袂冷然”,点明时节,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乍晴天”,则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为下文的明月作铺垫。“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这两句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悠扬的羌笛声在清风中飘荡,皎洁的月亮也显得更加美好。

下片抒发情感。“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进一步描写了秋夜的景象,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一轮明月,景色宜人。“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表达了作者认真倾听笛声,思念亲人,期盼团圆的心情。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在秋夜思乡的真挚情感。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处全[宋代]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e3a8c2afedbe62ac46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