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倡妇行>

倡妇行,李峤倡妇行全诗,李峤倡妇行古诗,倡妇行翻译,倡妇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
红妆楼上歇,白发陇头新。
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戍频。
山西长落日,塞北久无春。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
消息如瓶井,沉浮似路尘。
空馀千里月,照妾两眉嚬。

倡妇行译文

我做了十年的歌舞妓女,如今又在边地过了三年。 在华丽的楼阁上曾装扮艳丽,如今却在荒凉的陇头生出白发。 年年夜夜遭受风霜的侵袭,年年都经历着频繁的战争。 山西一带总是笼罩在西下的夕阳中,塞北苦寒之地长久不见春色。 我将团扇辞别了昔日的恩宠,用回文诗倾诉如今的苦难。 胡兵屡次发动攻战,汉朝使臣断绝了和亲的希望。 我的消息闭塞如同瓶底之井,我的命运漂浮不定如同路上的尘埃。 只有千里之上的明月,照着我紧锁的双眉。

倡妇行注释

  • 倡家妇:歌舞妓女。倡,指以歌舞为业的人。
  • 三秋:三年。古人以一秋为一年。
  • 边地:边疆地区。
  • 红妆:艳丽的妆饰。
  • 陇头:指陇山一带,在今甘肃省。
  • 征戍:指战争和戍守边疆。
  • 山西:指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 塞北: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 团扇: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扇子,常为女子所用。
  • 回文:一种修辞手法,顺读倒读都能成文的诗歌。
  • 胡兵: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
  • 汉使:汉朝的使臣。
  • 和亲:古代统治者为求和平,将宗室女子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
  • 瓶井:比喻消息闭塞。
  • 沉浮:比喻命运的起伏不定。
  • 路尘:比喻飘零的身世。
  • 嚬(pín):皱眉。

倡妇行讲解

这首诗以一个沦落边地的倡妇的口吻,描写了她凄苦的身世和对战争的厌倦。诗歌通过对倡妇昔日繁华和今日凄凉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前四句:交代了倡妇的身份和处境。“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点明了她由歌舞妓女沦落为边地之人的身份转变。“红妆楼上歇,白发陇头新”则以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她昔日的美好和今日的衰老,暗示了她命运的巨变。

  • 中间六句:描写了倡妇的苦难生活和内心情感。“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戍频”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频繁。“山西长落日,塞北久无春”则以景衬情,渲染了边地荒凉、压抑的气氛。“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表明她与过去生活彻底决裂,并用回文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

  • 后四句:表达了倡妇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点明了战争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无能。“消息如瓶井,沉浮似路尘”则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她消息闭塞、命运飘零的处境。“空馀千里月,照妾两眉嚬”以月亮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倡妇孤寂、愁苦的心情。在空旷寂寥的背景下,一轮明月照着她紧锁的双眉,更显出其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da8b40adccbf434750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