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涉的诗>题武关>

题武关,李涉题武关全诗,李涉题武关古诗,题武关翻译,题武关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涉

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
皆缘不得空门要,舜葬苍梧直到今。

题武关译文

来来往往的人们怀着悲伤或喜悦的心情,奔波万里,他们的命运沉浮多半都与这条道路息息相关。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劳碌,都是因为没有领悟到佛家空寂的真谛,就像上古的舜帝最终也埋葬在遥远的苍梧山,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题武关注释

  • 武关:古关隘名,在今陕西省商洛市东南。
  • 来往:指来来往往的人们。
  • 悲欢:悲伤和欢乐,泛指人生的各种际遇。
  • 万里心:指怀着远大志向的心。
  • 浮沉:比喻人生的升降、得失。
  • 皆缘:都是因为。
  • 空门要:指佛家空寂的真谛。空门,指佛教。要,指要旨、精髓。
  • 舜葬苍梧:传说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山(今湖南省境内)。
  • 直到今:一直到现在。

题武关讲解

《题武关》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武关这一交通要道上人们来来往往,为生活奔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叹。

首联“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诗人概括地描写了武关的特点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来往的人们怀着各自的“万里心”,或为功名,或为生计,他们的命运“浮沉”都与这条道路息息相关。

颔联“皆缘不得空门要,舜葬苍梧直到今”,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奔波劳碌的根源——“不得空门要”。诗人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是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佛家空寂的真谛,就像古代的圣贤舜帝,最终也难逃一死,埋葬在遥远的苍梧山。这句诗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看淡和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武关这一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向往。

李涉[唐代]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cff3f0637e0832871f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