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赠郑通庵>

赠郑通庵,李曾伯赠郑通庵全诗,李曾伯赠郑通庵古诗,赠郑通庵翻译,赠郑通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与子前言戏,驾人昨梦然。
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
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

赠郑通庵译文

当初与你戏言相约,如今看来就像昨日的梦境一样真切。 立定决心探求学问正道,彻底戒除空谈玄虚的天命。 我自在地生活在山水云霞之外,任凭他人去争论牛宿、斗宿的星象分野。 明年我们就在茅屋之下,共同研读养生修性的文章。

赠郑通庵注释

  • 郑通庵: 郑通庵,人名,生平不详,李曾伯的朋友,或为隐士。通庵,可能是其号。
  • 与子: 与你。
  • 前言戏: 以前戏谑之言,指之前的约定。
  • 驾人: 指超越常人。
  • 昨梦然: 像昨天的梦一样。然,真切的样子。
  • 办心: 坚定心志。办,通“辨”,辨明,确定。
  • 求学道: 探求学问正道。
  • 绝口: 闭口不谈,彻底戒除。
  • 戒谈天: 戒除空谈天命、玄虚之事。古人认为谈论天象、命运属于玄虚之学。
  • 适我: 使我感到舒适,适合我。
  • 烟霞外: 指远离尘世,生活在山水之间。烟霞,指山间的云雾。
  • 任渠: 任凭他们,让他们去。渠,他,他们。
  • 牛斗边: 牛宿、斗宿星象分野之处。古人认为牛、斗分野与人事相关,这里指争论星象分野的无谓之举。
  • 明年: 指未来的某一年。
  • 茅屋下: 指简朴的居所。
  • 共玩: 一起研读,玩味。
  • 养生篇: 指养生修性的文章。

赠郑通庵讲解

这首诗是李曾伯赠给朋友郑通庵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尘嚣、共同探求学问和养生之道的愿望。

诗的首联“与子前言戏,驾人昨梦然”,回顾了之前与郑通庵的约定,如今看来就像昨日的梦一样真实,暗示两人早有隐逸修道的共同志向。“驾人”二字,透露出诗人追求超越世俗的高远志向。

颔联“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表明诗人坚定了探求学问正道的决心,同时告诫自己要戒除空谈天命的玄虚之学。 “求学道”与“戒谈天”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务实求真的态度。

颈联“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寄情于山水之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争论的蔑视,任凭他人去争论星象分野,自己则专注于内心的平静。

尾联“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展望了未来与友人共同研读养生之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逸生活的期盼。 “茅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养生篇”则暗示了诗人追求身心健康的愿望。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同追求学问和养生的美好愿景。诗中既有对世俗的超脱,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志向。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ba11506cc808475a4e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