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宗元的诗>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全诗,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古诗,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翻译,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柳宗元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
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
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
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译文

太平盛世的疆域扩展到海边,即使是荒远之地也能记录山川。华夷地图上应该刚开始收录这些地方,风土人情的记载中还未曾传扬。想向椎髻老人打听消息却苦于无门,也不敢在茅草丛生的深山洞穴中久留。朝廷有意搜集遗失的风俗民情,不妨查阅《周书·王会篇》。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注释

  • 圣代:太平盛世。
  • 提封:指疆域。
  • 海壖(ruán):海边,指边远地区。
  • 狼荒:荒凉偏远的地方。
  • :记录。
  • 华夷图:古代记载中原及四方少数民族的地图。
  • 殊未传:还没有传扬开来。
  • 椎髻(zhuī jì):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发式,把头发在头顶盘成锥形。
  • 黄茆(máo):黄色的茅草。
  • 深峒(dòng):深山中的洞穴,指偏远地区。
  • 南宫:指朝廷,因古代朝廷多在南面。
  • 遗俗:遗留的风俗。
  • :查阅。
  • 周书·王会篇:《周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各方诸侯朝见天子时所贡的物产及风俗人情。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讲解

这首诗是柳宗元应朝廷之命,考察南方少数民族风俗人情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当时南方边远地区的情况,一方面感叹这些地方的偏远和未被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朝廷想要了解和记录这些地区风俗民情的愿望。

首联点明了时代背景和考察对象。诗人指出,在太平盛世之下,国家的疆域已经扩展到海边,即使是偏远的荒凉之地,也应该记录下山川地貌。这既是对朝廷盛世的赞美,也是对考察工作的肯定。

颔联进一步说明了南方边远地区的情况。诗人认为,华夷地图上应该开始收录这些地方,但是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的记载却还非常缺乏。这暗示了考察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颈联则描写了考察的困难。诗人想向当地的椎髻老人打听消息,却苦于语言不通或习俗差异而难以沟通;想要深入茅草丛生的深山洞穴进行考察,又担心安全问题。这展现了考察工作的艰辛。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建议。诗人认为,朝廷既然有意搜集遗失的风俗民情,不妨查阅《周书·王会篇》,借鉴古人记录四方风俗的经验。这既是对朝廷的献策,也是诗人自身学识的体现。

总而言之,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描绘了南方边远地区的风貌,又表达了诗人对考察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8db723d5e7230451e0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