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秋日登润州城楼>

秋日登润州城楼,李中秋日登润州城楼全诗,李中秋日登润州城楼古诗,秋日登润州城楼翻译,秋日登润州城楼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虚楼一望极封疆,积雨晴来野景长。
水接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
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秋日登润州城楼译文

登上高楼极目远眺,边境景象尽收眼底,连日积雨之后放晴,旷野的景色格外开阔。长江水与大海相连,铺展开辽阔的远景,稻田与京口相接,散发出阵阵秋日稻谷的清香。空旷的原野上,蝉鸣声声清晰可闻,此起彼伏,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各自有规律地飞行。吟咏完毕,我倚靠着栏杆陷入沉思,清风拂过,挽留着我直到夕阳西下。

秋日登润州城楼注释

  • 润州:古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
  • 虚楼:高楼。
  • 封疆:边境。
  • 积雨:连日下的雨。
  • 海门:长江入海处。
  • 京口:古地名,今镇江市。
  • 历历:清晰可闻的样子。
  • 著行:有规律地飞行。
  • 斜阳:傍晚的太阳。

秋日登润州城楼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在秋日登上润州城楼时所作,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开阔景色和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

诗的首联点明地点和登楼所见。“虚楼一望极封疆”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眺,边境景象尽收眼底,气势开阔。“积雨晴来野景长”写连日阴雨之后,天气放晴,原野的景色显得格外开阔,视野更加开阔。一个“极”字,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开阔胸襟。

颔联描写了润州一带的地理特点和物产。“水接海门铺远色”写长江水与大海相连,水天一色,铺展开辽阔的远景。“稻连京口发秋香”写稻田与京口相接,稻谷成熟,散发出阵阵秋日稻谷的清香。这两句从空间和气味两方面描写了润州的地理特点和物产,使人如身临其境。

颈联描写了诗人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鸣蝉历历空相续”写空旷的原野上,蝉鸣声声清晰可闻,此起彼伏,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归鸟翩翩自著行”写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各自有规律地飞行,给人一种安详和谐的感觉。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尾联是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吟罢倚栏深有思”写诗人吟咏完毕,倚靠着栏杆陷入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写清风拂过,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对秋日景色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70223e1004512302ee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