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李曾伯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全诗,李曾伯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古诗,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翻译,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
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余恨少陵诗。
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夸十倍丕。
半夜松声卷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译文

昔日诸葛亮隐居的茅庐还在,但卧龙先生早已离去,留下的只有一片空旷的山林和茂盛的草木,唯有圣人才能真正理解他。

人们通过陈寿的《三国志》来评判诸葛亮的成败,而杜甫的诗歌中则充满了对诸葛亮未能匡扶汉室的遗憾。

诸葛亮的初心不仅仅是为了匡扶三分天下的汉室,他的伟大谋略远胜过曹丕十倍。

半夜里,松树发出的声音像风雨一样席卷而来,仿佛还能听到诸葛亮抱膝长啸吟诗的声音。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注释

  • 庐: 诸葛亮隐居的茅庐。
  • 龙去迹成非: 诸葛亮已逝,往日的足迹也变得虚幻。
  • 圣得知: 只有圣人才能真正理解诸葛亮的志向和抱负。
  • 陈寿史: 指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中记载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 少陵诗: 指杜甫的诗歌,杜甫曾作多首诗歌赞颂诸葛亮。少陵,指杜甫,因杜甫曾居长安少陵。
  • 三分汉: 指三国时期蜀汉占据的区域。
  • 十倍丕: 指诸葛亮的才能远胜于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
  • 抱膝啸吟诗: 形容诸葛亮隐居时,常抱膝长啸,吟诵诗歌。

以劝分出伏龙因谒武侯庙讲解

这首诗是李曾伯谒武侯祠时所作,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首联“庐存龙去迹成非,草木空山圣得知”,诗人描写了武侯祠周围的景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只有圣人才能理解诸葛亮的心境。

颔联“成败论人陈寿史,功名余恨少陵诗”,诗人从历史和文学两个角度评价了诸葛亮,既肯定了他在《三国志》中的地位,又表达了杜甫诗歌中对其未能匡扶汉室的遗憾。

颈联“初心何只三分汉,伟略徒夸十倍丕”,诗人进一步赞扬了诸葛亮的志向和才能,认为他不仅仅是为了匡扶蜀汉,而且他的谋略远胜过曹丕。

尾联“半夜松声卷风雨,犹如抱膝啸吟诗”,诗人通过描写松声,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仿佛还能听到诸葛亮抱膝长啸吟诗的声音,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深深怀念。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46bc108dad9eeb12cc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