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新的诗>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李新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全诗,李新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古诗,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翻译,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新

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乐,未划草之丹乐霞。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译文

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持斋修行,如果有一天不持斋,各种俗事就会像乱麻一样缠身。 蒲团、矮几、乌藤杖,这些都是修行的辅助,而真正的出家是要让心从世俗中解脱出来。 不羡慕庞蕴那样拥有巨富却乐于舍弃,也不像葛洪那样炼丹求仙追求长生。 头戴幅巾,身穿紫色僧衣,面色红润如春日,已然能预见到归隐山林,像枯木被山云掩埋的景象。 遇到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像春归时杜鹃在落花中哀啼,一切尽在不言中。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注释

  • :佛教用语,指持斋戒,戒除荤腥和欲望,以清净身心。
  •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坐垫,僧人打坐时使用。
  • 曲几:矮小的几案,供倚靠或放置物品。
  • 乌藤杖:用乌藤木制成的拐杖,为隐士所用。
  • 是中:其中。
  • 心出家:指精神上的出家,即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静。
  • :沉溺,迷恋。
  • 钱之庞老乐:指庞蕴,唐代居士,家财万贯却散尽家财,隐居修行。这里用“乐”字,表示对庞蕴散财求道的赞赏。
  • 未划草之丹乐霞:指葛洪,东晋道士、炼丹家。传说他隐居罗浮山炼丹,追求长生不老。
  • 划草:古代炼丹术的一种,用草木灰等物来测试丹药的成色。
  • 丹乐霞:指炼丹以求长生,并期望升仙得道。
  • 幅巾:一种用布帛制成的头巾,常为隐士或文人所戴。
  • 紫裰 (duō):僧侣所穿的紫色僧衣。
  • 春颜:指红润健康的面容。
  • 秋槎 (chá):枯朽的树木。
  • 埋秋槎:比喻隐居山林,像枯木被山云掩埋一样,与世隔绝。
  • 西来意:佛教禅宗用语,指佛法的真谛,或参禅的目的。这里指诗人隐居的原因或目的。
  • 杜鹃:鸟名,其鸣声凄厉,常被用来表达哀怨、伤感之情。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对隐士日常起居、外貌特征以及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他远离尘嚣、潜心修行的生活状态。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隐士持斋修行的日常生活。“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强调了持斋的重要性,以及世俗烦恼的纠缠。“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指出修行辅助工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出家,即摆脱世俗的羁绊。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将隐士与庞蕴、葛洪进行对比。“不耽钱之庞老乐,未划草之丹乐霞”,表明隐士既不贪恋财富,也不追求长生,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最后四句,诗人描写了隐士的外貌和心境。“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描绘了隐士健康红润的外貌,以及预见到自己最终将归隐山林,与世隔绝的景象。“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诗人以杜鹃啼血、落花飘零的意象,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哀伤和无奈,也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不愿多说的隐士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隐士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李新[宋代]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022e92a03e6704e7a2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