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乐,未划草之丹乐霞。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大家都搜:
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乐,未划草之丹乐霞。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译文
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持斋修行,如果有一天不持斋,各种俗事就会像乱麻一样缠身。 蒲团、矮几、乌藤杖,这些都是修行的辅助,而真正的出家是要让心从世俗中解脱出来。 不羡慕庞蕴那样拥有巨富却乐于舍弃,也不像葛洪那样炼丹求仙追求长生。 头戴幅巾,身穿紫色僧衣,面色红润如春日,已然能预见到归隐山林,像枯木被山云掩埋的景象。 遇到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像春归时杜鹃在落花中哀啼,一切尽在不言中。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注释
题遂宁冯迁居夫隐士画像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对隐士日常起居、外貌特征以及精神追求的描写,展现了他远离尘嚣、潜心修行的生活状态。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隐士持斋修行的日常生活。“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强调了持斋的重要性,以及世俗烦恼的纠缠。“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指出修行辅助工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出家,即摆脱世俗的羁绊。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将隐士与庞蕴、葛洪进行对比。“不耽钱之庞老乐,未划草之丹乐霞”,表明隐士既不贪恋财富,也不追求长生,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最后四句,诗人描写了隐士的外貌和心境。“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描绘了隐士健康红润的外貌,以及预见到自己最终将归隐山林,与世隔绝的景象。“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诗人以杜鹃啼血、落花飘零的意象,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哀伤和无奈,也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不愿多说的隐士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隐士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022e92a03e6704e7a23.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