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涉的诗>硖石遇赦>

硖石遇赦,李涉硖石遇赦全诗,李涉硖石遇赦古诗,硖石遇赦翻译,硖石遇赦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涉

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硖石遇赦译文

天子的赦令刚刚颁布,释放了被囚禁的犯人,我这残败的身体也知道该休息了。披着蓑衣垂钓,本就不是人世间的事情,还是回到那苍茫的江边,驾着我的小渔船去吧。

硖石遇赦注释

  • 硖(xiá)石:地名,在今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
  • 赦(shè):赦免,特赦。
  • 楚囚(chǔ qiú):原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泛指囚犯。此处指诗人自己。
  • 残骸(cán hái):残破的躯体。
  • 废:衰颓,衰败。
  • 荷蓑(hè suō):披着蓑衣。蓑,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雨具。
  • 沧江(cāng jiāng):指水色发青的江河。也泛指江河。

硖石遇赦讲解

这首诗是李涉遇赦后所作。具体创作背景不详。全诗表达了诗人获赦后归隐江湖的愿望。

首句“天网初开释楚囚”,点明了诗人遇赦的背景。“天网”比喻朝廷的法网,用“初开”表明赦令刚刚颁布,力度很大。“楚囚”指诗人自己,自比楚囚,可见其被囚禁的时间不短,身心俱疲。

第二句“残骸已废自知休”,进一步描写了诗人获赦后的心境。“残骸”指诗人残破的身体,“已废”说明诗人身体已经衰败。“自知休”则表明诗人已经认识到应该休息,不应再留恋官场。

后两句“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决心。“荷蓑”指披着蓑衣垂钓,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不是人间事”表明诗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官场,而适合隐逸。“归去沧江有钓舟”则表达了诗人已经准备好回到江边,过上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渴望自由的愿望。诗人将自己比作“楚囚”,将官场比作“天网”,将隐逸生活比作“沧江钓舟”,这些意象都非常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李涉[唐代]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e1ba7f97e7d82547de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