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大家都搜: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译文
断足之人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如今的处境,与受刖足之刑的人又有何异?)即使有良医,也远隔千里而无法医治我。故乡在彭泽县一带,我魂牵梦萦地想回到汾水之畔。科举失利,让我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就连家中的童仆也为我感到羞耻。没有得到重用的人,谁不知道其中的苦楚?但那些飞黄腾达的人,却往往忘记了过去的艰难。转眼间我已经步入壮年,距离衰老之年又还有多少时日呢?如果功名不能显扬,那么死后又怎能成为值得称道的鬼呢?才刚刚看到鲜花芳草凋谢,转眼间又叹息凉风的吹拂。当年骑的骢马没有迎来我入朝为官的那一天,而今仿佛还能听到它在耳边的嘶鸣。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注释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讲解
这首诗是李频在科举落第后,退居乡里时所作,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愤慨之情。
首联以“刖足”设喻,表明自己如今的境况,即使有“良工”也无济于事,突显了内心的绝望。颔联写故乡,表达了诗人想归隐田园的愿望。颈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科举失利后的羞愧和对世态炎凉的愤慨。诗人认为,那些得志的人往往会忘记过去的困苦,这更增添了他的失落感。尾联诗人不甘于平庸,渴望功成名就,即使死后也要成为一个受人称道的鬼。最后,诗人描写了骢马嘶鸣的景象,更加深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诗中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6b54b8e46d62e391d78.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