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处权的诗>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

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李处权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全诗,李处权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古诗,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翻译,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处权

何年此峰独飞来,群山让秀中崔嵬。
神刓天画不可状,仰视孤高摩斗魁。
蕴灵产此万珍木,隆霜几度森不摧。
异僧一见乃能识,击洞果有猿声哀。
灵隐之南天竺北,筑亭结屋初谁媒。
直疑朱夏落冰雪,亦恐白昼藏风雷。
槛泉清可数毛发,白石齿齿如琼瑰。
参差透影微日下,淅沥生籁长颸回。
恍然若欲学蝉蜕,洗眼绿净无纤埃。
已将缨尘付流水,更以屐齿留苍苔。
南丰家世有人物,幅巾藜杖同徘徊。
剧谈抵掌共相对,惜无玉酒倾金罍。

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译文

不知是哪年这座飞来峰独自飞来,群山都将秀色让它,使其显得格外高耸。它的神奇和奇特,是人力和画笔都难以描绘的,仰头看去,孤高耸立,直逼北斗星。

这里蕴藏着灵气,生长着各种珍贵的树木,经历无数次严霜,依然挺拔不摧。奇异的和尚一见就能认出此山的灵性,敲击山洞,果然能听到猿猴悲哀的叫声。

此地位于灵隐寺之南,天竺寺之北,最初是谁在此筑亭建屋呢?凉意让人怀疑盛夏时节突然降临冰雪,又像是白昼里隐藏着风雷。

栏杆下的泉水清澈得可以数清毛发,白色的石头层层叠叠,像美玉一样。阳光透过树木,光影参差,清风徐来,发出淅沥的声响。

恍惚间我似乎想要像蝉一样蜕变,洗净双眼,眼中一片碧绿,毫无尘埃。我已经将官场的尘埃污垢付诸流水,更愿意用木屐的齿印留在青苔之上。

南丰曾巩的后代也是杰出的人物,头戴幅巾,手持藜杖,与我一同在此徘徊。我们热烈地交谈,击掌赞叹,只可惜没有美酒可以倒入酒器中,一醉方休。

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注释

  1. 曾宏父:曾巩的后代。曾巩,字子固,号南丰,北宋文学家。
  2.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附近飞来峰下。
  3. 飞来峰:山名,在杭州灵隐寺前,多奇石。传说此峰是从远处飞来。
  4. 让秀:让出秀色,指群山逊色于飞来峰。
  5. 崔嵬(cuī wéi):高耸貌。
  6. 神刓(wán)天画:形容山峰的神奇,像是神工鬼斧雕凿,天然形成。刓,削,雕刻。
  7. 摩斗魁:直逼北斗星。斗魁,北斗星的第一颗星。
  8. 蕴灵:蕴藏灵气。
  9. 隆霜:深重的霜。
  10. 异僧:奇异的和尚,指有慧眼能识山灵的和尚。
  11. 击洞:敲击山洞。
  12. 灵隐: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
  13. 天竺:天竺寺,在杭州西湖西南。
  14. 朱夏:夏季。
  15. 齿齿:层层叠叠的样子。
  16. 琼瑰:美玉。
  17. 参差透影:树木的影子参差错落。
  18. 淅沥(xī lì):雨声、风声。
  19. 籁(lài):各种声音。
  20. 长颸(zī)回:长风吹拂。颸,秋风。
  21. 蝉蜕(chán tuì):蝉脱壳。比喻解脱尘世的束缚。
  22. 缨尘:帽缨上的尘土,指官场的俗事。
  23. 屐齿:木屐底上的齿印。
  24. 南丰家世:指曾巩的后代。曾巩是南丰人。
  25. 幅巾:一种头巾。
  26. 藜(lí)杖:用藜草做的拐杖。
  27. 抵掌:击掌。
  28. 金罍(léi):古代盛酒的器皿。

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讲解

这首诗是李处权陪同曾巩后人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飞来峰的奇特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四句描写飞来峰的奇特和高耸,用“独”、“让”、“崔嵬”、“摩斗魁”等词语,突出了飞来峰卓尔不群的气势。接着四句描写飞来峰的灵气和珍贵的树木,以及异僧对山灵的认识,增加了山峰的神秘感。中间四句描写冷泉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亭中的凉意和白石,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接下来的六句是诗人登亭后的感受,他想要像蝉一样蜕变,洗净尘埃,将官场的俗事付诸流水,留在山间的只有木屐的齿印。最后四句写诗人与曾宏父一同徘徊,热烈交谈,可惜没有美酒助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南丰曾巩的仰慕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何年此峰独飞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飞来峰人格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槛泉清可数毛发,白石齿齿如琼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泉水比作清澈的毛发,将白石比作美玉,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李处权[宋代]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444688ed4221708ef2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