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全诗,李峤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古诗,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翻译,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译文

牛郎织女每年秋季相会,七夕佳节转瞬即逝。 使者张骞乘槎远渡天河寻访仙境,喜鹊搭桥助有情人跨越银河。 皇帝的丝线高高悬挂于银色的楼阁之上,织女停止了天上的织布机。 谁说已经吟唱过《七襄》的诗歌,如今又重新奏响五弦琴的乐曲。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注释

  • 奉和:指奉命和诗,即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诗。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
  • 两仪殿:唐代宫殿名,为皇帝宴请群臣之所。
  • 应制:奉皇帝之命而作。
  • 灵匹:指牛郎织女。
  • 三秋:指秋季,古人以一月为一秋,故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
  • 仙期:神仙相会的日期,指七夕。
  • 查来人泛海:指汉武帝时张骞奉命乘槎(木筏)寻找黄河源头,传说他到达天河,见到了织女。槎,木筏。
  • 桥渡鹊填河:传说每年七夕,喜鹊会搭成桥梁,让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相会。
  • 帝缕:指皇帝在七夕时所赐的彩线,用于祈求美好姻缘。
  • 银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天机:织女星,也指织布机。
  • 玉梭:用玉石制成的织布梭子,形容织布机的精美。
  • 七襄咏:指《七襄》这首诗歌。襄,通“攘”,义为驾。七襄,指北斗七星,这里泛指星辰。古代有歌咏星辰的乐曲。
  • 五弦歌:指五弦琴弹奏的乐曲。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讲解

这是一首应制诗,歌颂了唐代皇帝在七夕节于两仪殿宴请群臣的盛况,并赞美了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美好。

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写牛郎织女相会于秋季,七夕佳节如期而至,为下文宴会的举办奠定了浪漫而喜庆的基调。

颔联引用了两个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典故。“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分别指张骞乘槎探寻天河和喜鹊搭桥的故事,突出了七夕节的传说色彩,并暗示了皇帝对美好爱情的祝福。

颈联描绘了宫廷七夕的景象。“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写皇帝赐彩线于银阁之上,织女星也停止了织布,表现了节日的隆重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尾联以诗歌和乐曲作结。“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表明即使已经有了歌咏星辰的乐曲,如今也要重新奏响五弦琴,歌颂这美好的节日和爱情,表达了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之情。

全诗语言工整,对仗精巧,运用了典故,渲染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既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祝福,也歌颂了皇帝的恩德,体现了应制诗的特点。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27c3e3c2f14c7d695a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