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四月奉教作>

四月奉教作,李峤四月奉教作全诗,李峤四月奉教作古诗,四月奉教作翻译,四月奉教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暄籥三春谢,炎钟九夏初。
润浮梅雨夕,凉散麦风馀。
叶暗庭帏满,花残院锦疏。
胜情多赏托,尊酒狎林箊。

四月奉教作译文

温暖的律管宣告春天结束,火热的钟声预示夏天开始。 梅雨时节,空气湿润,水汽弥漫,凉风吹过麦田,带来一丝凉意。 庭院中树叶繁茂,绿荫深深,院子里的鲜花凋残,色彩变得稀疏。 美好的情致需要寄托,举起酒杯,在竹林边尽情欢畅。

四月奉教作注释

  • 暄籥(xuān yuè):指温暖的律管,古代用律管来定季节,吹奏律管,表示春天的结束。暄,温暖。籥,古代乐器,形状像笛子。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炎钟:指火热的钟声,古代用钟声来报时和宣告季节,敲钟表示夏天的开始。炎,火热。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
  • 润浮:指空气湿润,水汽弥漫。
  • 梅雨:指江南一带梅子成熟时节的连绵阴雨。
  • 麦风:吹过麦田的风。
  • 馀:指(麦收之后的)剩余。
  • 庭帏(tíng wéi):指庭院内的帷幔,这里代指庭院。
  • 狎(xiá):亲近,亲昵。
  • 林箊(lín yú):指竹林。箊,竹子。

四月奉教作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在四月奉命任职时所作,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诗歌以景入情,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首联点明时节,写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诗人用“暄籥”和“炎钟”两个意象,分别代表春天和夏天,形象地表现了季节的转换。

颔联描写了梅雨时节的景象。诗人用“润浮”形容空气的湿润,用“凉散”形容麦风的清凉,表现了雨后初晴的舒适感。

颈联描写了庭院的景色。诗人用“叶暗”形容树叶的繁茂,用“花残”形容鲜花的凋谢,表现了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感到美好的情致需要寄托,于是举起酒杯,在竹林边尽情欢畅。这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2863913791216f5d7b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