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永的诗>阳台路(林钟商)>

阳台路(林钟商),柳永阳台路(林钟商)全诗,柳永阳台路(林钟商)古诗,阳台路(林钟商)翻译,阳台路(林钟商)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柳永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嬉游惯。
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寒灯畔。
夜厌厌、凭何消遣。

阳台路(林钟商)译文

傍晚时分,楚地的天空一片昏暗,瑟瑟秋风吹落凋零的枫叶,稀疏的红叶零乱飘散。我冒着一路风尘,独自骑马匆匆赶路,愁绪满怀地看着那遥远的山和水。回想起年少的时候,正是依偎在华丽的帐幕中,享受着温柔的香气和温暖。那时只顾嬉戏游玩,又哪里会知道,曾经的欢乐就像云雨一样转眼消散。如今只是徒劳地回头怀念,望着遥远的京城,泪水难以止住。傍晚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野草,可以想象,茫茫道路被重重阻隔,前途渺茫。今晚又要像以前一样寄宿他乡,不知是在哪处偏僻的苇村山馆。在寒冷的灯光下,漫漫长夜,又靠什么来消磨呢?

阳台路(林钟商)注释

  • 阳台路:词牌名。
  • 林钟商:音律名。
  • 楚天:楚地的天空。
  • 坠冷枫败叶:凋落的寒冷枫叶和枯萎的树叶。
  • 疏红零乱:稀疏的红叶零零散散。
  • 征尘:旅途中的风尘。
  • 匹马驱驱:独自骑马匆匆赶路的样子。
  • 遥山远:遥远的山和水。
  • 追念:回忆,追忆。
  • 恁:如此,这样。
  • 凤帏:华丽的帐幕。
  • 倚香偎暖:依偎着香气,享受温暖。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 嬉游惯:习惯了嬉戏游玩。
  • 前欢云雨分散:以前的欢乐像云雨一样消散。比喻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 此际:此时,现在。
  • 空劳:徒劳。
  • 帝里:京城。
  • 难收泪眼:难以止住泪水。
  • 暮烟衰草:傍晚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野草。
  • 暗锁:形容道路被遮蔽,难以通行。
  • 路歧:岔路,歧路。这里指前途。
  • 依前:依旧,像以前一样。
  • 苇村山馆:用芦苇搭建的村野旅馆。
  • 寒灯畔:寒冷的灯光旁边。
  • 厌厌:形容时间漫长难耐。
  • 凭何消遣:靠什么来消磨(时光)。

阳台路(林钟商)讲解

这首词是柳永羁旅之作,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茫然。

上片描写了词人傍晚时分在楚地赶路的景象。“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描绘了萧瑟的秋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写出了词人长途跋涉的疲惫和对前路的忧虑。接着,词人回忆起少年时期的美好生活,“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那时的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然而,“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曾经的欢乐转眼消逝,对比今日的落魄,更增添了词人的愁苦。

下片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愁绪。“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词人徒劳地回顾过去,思念京城,却只能留下无尽的泪水。“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眼前的景象更加重了词人的绝望,他感到前途渺茫,道路被重重阻隔。“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词人孤身一人寄宿在偏僻的山村旅馆,在寒冷的灯光下,漫漫长夜,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不知道该如何度过。

整首词语言清丽,感情真挚,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美好生活与今日的落魄处境进行对比,突出了词人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词中也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将萧瑟的秋景和荒凉的旅馆环境描绘得栩栩如生,为词人抒发感情奠定了基础。

柳永[宋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e7e180e5cd40e4849a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