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轻视追求名利,壮年时便向往山林田园。
我种植树木,疏通泉水,开凿水池,形成水中小洲。
堤岸平坦,水面宽广,小路环绕,竹林清幽。
梅花坞在月夜里摇曳,松树林在清晨的微风中飘动。
还觉得园中景色不够,想要扩充山石,使之更加幽深。
堆叠山石,如同挑选奇异珍品,摆放在园中,仿佛与山石结为伴侣。
这些磊落的山石,本身就是伟大的诗篇,那些凹凸的形态,仿佛是神工鬼斧雕琢而成。
我仿佛在庐山几案上得到灵感,又好像在巫山座位中寻找意境。
常常想象云雾在山石间缭绕,于是感觉烟雾也随之漂浮起来。
每天拄着拐杖,悠然自得,心中吟咏,乐此不疲。
一天疏忽了巡视,盗贼便开始行动。
半夜里,他们背着山石离去,竟然像偷狗一样明目张胆。
检查被盗之物,都是那些嶙峋怪异的精品。
这种心情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派人追查踪迹。
虽然听到一些风声,但山石的去向却无从查找。
唉,世风日下,人们不再注重道德修养。
偷窃玉玦,只为满足私欲,抢夺金钱,甘愿与小人为伍。
不考虑长期形成的习惯,难道不怕被前代的贤哲所耻笑吗?
现在我用道理来开导自己,一切顺其自然,任凭山石的去留。
就像甑子掉落,不必回头顾盼,只希望丢失的墙壁,还能有机会找回来。
这首诗是作者刘学箕在北山园中,自己精心布置的山石被盗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痛心,以及对盗贼行为的愤慨。
诗歌首先描写了北山园的优美景色,以及作者对山石的喜爱之情。他种植树木,疏通泉水,叠石造景,将山石视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然而,好景不长,盗贼趁夜将他园中珍爱的山石盗走,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怒。
接着,诗人谴责了盗贼的行为,他们为了满足私欲,不顾道德廉耻,偷窃珍贵的山石。诗人感叹世风日下,人们不再注重道德修养,只顾追逐名利。
最后,诗人用理智来安慰自己,表示要顺其自然,任凭山石的去留。他引用了“甑堕不顾,壁归犹冀收”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感到无奈,但仍然希望山石能够失而复得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爱,对社会道德沦丧的痛心,以及对未来仍然抱有一丝希望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典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