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柳永的诗>迎春乐(林钟商)>

迎春乐(林钟商),柳永迎春乐(林钟商)全诗,柳永迎春乐(林钟商)古诗,迎春乐(林钟商)翻译,迎春乐(林钟商)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柳永

近来憔悴人惊怪。
为别后、相思煞。
我前生、负你愁烦债。
便苦恁难开解。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
锦被里、余香犹在。
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迎春乐(林钟商)译文

近来我憔悴不堪,让人们都感到惊诧奇怪。自从分别之后,我被相思之情折磨得厉害。或许我前世欠了你许多愁烦的情债,以至于今生如此难以解脱。漫漫长夜啊,我牵肠挂肚,却毫无办法排遣这份情怀。锦被之中,还残留着你的淡淡香气。怎样才能回到以前灯下,随心所欲地怜惜你娇美的姿态呢?

迎春乐(林钟商)注释

  • 迎春乐:词牌名,又名《剪朝霞》、《黄莺吟》。
  • 林钟商:古代音律中的一种调式。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煞:极,很,厉害。
  • 愁烦债:比喻因爱情而产生的烦恼和痛苦。
  • 恁:如此,这样。
  • 开解:解脱,排解。
  • 良夜:美好的夜晚,这里指漫长的夜晚。
  • 牵情:牵动情思,指思念。
  • 无计奈: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 锦被:华丽的被子。
  • 余香:残留的香气。
  • 依前:依旧,像从前一样。
  • 恣意:随心所欲,尽情地。
  • 怜娇态:怜爱娇美的姿态。

迎春乐(林钟商)讲解

这首词是柳永描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的作品。全词以“相思”为中心,细腻地刻画了词人别后的憔悴、思念、无奈和渴望。

  • 上片着重描写离别后的痛苦。“近来憔悴人惊怪”,直接点明词人因相思而容颜憔悴,引起人们的惊异,可见相思之深。“为别后、相思煞”进一步强调了相思之苦,以至于“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将相思之苦归结为前世的情债,表达了难以解脱的痛苦。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写长夜难眠,思念之情无法排遣,更显出词人的无奈。
  • 下片则侧重于回忆和渴望。“锦被里、余香犹在”,写锦被中残留着爱人的香气,更增添了词人的思念之情。 “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回到从前,在灯下尽情地怜爱爱人的娇美姿态。这一句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推向了高潮,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词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真挚细腻,充分体现了柳永词的特点。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柳永[宋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6709d137e4d67a9e35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