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卢纶的诗>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卢纶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全诗,卢纶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古诗,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翻译,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纶

把菊叹将老,上楼悲未还。
短长新白发,重叠旧青山。
霜气清襟袖,琴声引醉颜。
竹林唯七友,何幸亦登攀。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译文

手持菊花感叹自己年华将老,登上高楼悲伤自己迟迟未能还乡。新生的白发长长短短,远处的青山依旧层层叠叠。清冷的霜气浸润着衣襟和袖口,悠扬的琴声引动着我醉意朦胧的容颜。想起当年竹林七贤的雅集,我何其有幸也能与诸位一同登高远眺。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注释

  • 司直:官名,唐代御史台有司直。
  • 九叔:作者的族叔,名不详。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称九叔。
  • 崔侍御:姓崔的侍御史。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台。
  • 宝鸡南楼:在今陕西宝鸡市南。
  • 把菊:手持菊花。九月九日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 将老:快要老了。
  • 悲未还:悲伤自己未能还乡。
  • 短长:指白发有长有短。
  • 重叠:层层叠叠。
  • 霜气:秋霜的寒气。
  • 襟袖:衣襟和袖口。
  • 琴声:指楼中传来的琴声。
  • 醉颜:醉酒后的容颜。
  • 竹林唯七友:晋代阮籍、嵇康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纵酒清谈,世称“竹林七贤”。
  • 何幸:多么幸运。
  • 登攀:指登楼。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讲解

这首诗是卢纶在重阳节与司直九叔、崔侍御一同登上宝鸡南楼时所作。诗中既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又有对身世飘零的感叹,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把菊叹将老,上楼悲未还”点明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主题,抒发了诗人感叹年华老去,却未能还乡的悲凉心境。“把菊”与“上楼”是重阳节的典型活动,而“叹将老”与“悲未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颔联“短长新白发,重叠旧青山”描写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象。新生的白发长短不一,象征着诗人日益衰老的身体;而层层叠叠的青山,则暗示着诗人漂泊不定的命运。这两句诗以白发与青山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之感。

颈联“霜气清襟袖,琴声引醉颜”描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感受。清冷的霜气浸润着衣襟和袖口,让人感到寒冷;悠扬的琴声引动着诗人醉意朦胧的容颜,让人感到慰藉。这两句诗以冷暖对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尾联“竹林唯七友,何幸亦登攀”诗人用典,联想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表达了自己能够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的欣喜之情。这句诗既有自谦之意,又有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总而言之,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又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660c85e1ac9daa6437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