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全诗,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古诗,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翻译,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
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
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
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译文

老朋友珍惜与琴的离别,把它留在明月之下。如今我来拜访故居,泪水洒满了白云飘荡的天空。难道还想把这孤零零的琴声藏在匣子里吗?不如用它来送你魂归地下的长眠。抚琴尚且可以使琴音断绝,更何况现在这琴本来就没有弦。又何必一定要等到雍门子高悲伤地弹奏,才泪流满面呢?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注释

  • 嘉禾寺:寺庙名,在作者当时所在之处。
  • 故人:老朋友,指王七。
  • 惜此去:珍惜(琴)与(故人)的离别。
  • 讵:难道。
  • 匣:收藏琴的盒子。
  • 孤响:孤单的琴声。
  • 夜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下。
  • 犹可绝:尚且可以使之断绝,即使有弦,抚琴也可以使琴声停止。
  • 况此故无弦:更何况这琴本来就没有弦。
  • 雍门奏:指战国时齐人雍门子以琴声感动孟尝君的故事。
  • 泪潺湲(chán yuán):泪水不断流淌的样子。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讲解

这首诗是李益在得知好友王七去世后,到他生前居住的嘉禾寺拜访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首联点明主题,写故人珍惜琴,将琴留在明月下,暗含了对友人的怀念。颔联承接上文,写诗人亲自拜访旧居,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泪洒白云,可见其悲痛之情。

颈联进一步抒发情感,反问难道还要将这没有琴弦的琴藏在匣子里吗?不如用它来送亡友归于地下。诗人设想用琴声送别亡友,更显其情深义重。

尾联以典故结尾,以雍门子高悲歌的故事反衬自己对亡友的哀思,表明自己无需借助外物,也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挚的悲伤。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诗人通过对琴的描写,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深怀念,也抒发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凉之感。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5223c248e1e7e8fc3d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