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李益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全诗,李益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古诗,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翻译,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译文

灞水河畔,杨柳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春意盎然。年年都有行人在此攀折柳枝,以作赠别。如果和煦的春风能够顺势将低垂的柳枝吹起,就不要让那嫩绿的柳条扫拂路上的尘土了。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注释

  • 途中:在旅途中。
  • 李二:指作者的朋友,排行第二,具体姓名已不可考。
  • 灞岸:灞水两岸。灞水在长安(今西安)东,古人为离别送行之地。
  • 攀折:折取。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 行人:指即将远行的人。
  • 好风:和煦的风。
  • 低枝:低垂的柳枝。
  • 遣:使,让。
  • 青丝:指嫩绿的柳条,因其颜色和质感而得名。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讲解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寄托惜别之情的诗。诗人选取了灞桥折柳这一富于象征意义的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爱护之意。

首句“杨柳含烟灞岸春”,描绘了灞桥春日的景象。杨柳依依,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充满了生机和诗意,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节。

第二句“年年攀折为行人”,点明了折柳送别的习俗。每年春天,都有无数的行人在灞桥折柳,以表达对亲友的惜别之情。

后两句“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则表达了诗人对柳枝的爱护之情。诗人希望和煦的春风能够将低垂的柳枝吹起,不要让它扫拂路上的尘土。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柳枝的怜惜,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爱护之意,也暗含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不要埋没于尘世的愿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诗人通过对灞桥折柳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爱护之意,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愿望。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486e64c9adb23def27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