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宰的诗>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刘宰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全诗,刘宰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古诗,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翻译,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宰

瓮牖篝灯一笑同,地垆烧火愧家风。
论财以义轻浮俗,论道归儒识至公。
行异于时方易沮,理趋于数要深穷。
老来狂斐君无诮,他石犹堪付玉工。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译文

在破瓮做窗、豆秸照明的简陋小屋里,我们一笑相逢,促膝谈心;用泥炉烧火取暖,实在惭愧有失家风。我们议论财富时,以道义为重,鄙视那轻浮的世俗;谈论学问时,最终归于儒家,认识到最公正的道理。行为与世俗不同,往往容易遭受挫折;探究事理要趋向于严谨细致的逻辑,深入钻研。我老来狂放不羁,希望您不要嘲笑;别的山上的石头,或许还能用来琢磨成精美的玉器。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注释

  • 再韵:再次用相同的韵脚。指作者曾作诗赠张持甫,此次又以原韵再作诗。
  • 张持甫:人名,作者的朋友。
  • 瓮牖(wèng yǒu):用破瓮做窗户。形容居室简陋。
  • 篝灯(gōu dēng):用竹笼罩着的灯。也指简陋的灯。
  • 地垆(dì lú):泥制的火炉。
  • 家风: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道德和行为准则。
  • 论财以义轻浮俗:谈论钱财时,以道义为重,看轻那些追逐名利的庸俗行为。
  • 论道归儒识至公:谈论学问道理,归于儒家思想,认识到最公正的处世原则。
  • 行异于时方易沮(jǔ):行为与世俗不同,往往容易遭受挫折和阻挠。
  • 理趋于数要深穷:探究事理要趋向于严谨细致的逻辑,深入钻研。数,指事物内在的规律。
  • 狂斐(kuáng fěi):狂放不羁。斐,有文采。
  • 他石犹堪付玉工:别的山上的石头,或许还能用来琢磨成精美的玉器。比喻人即使年老,也还有可取之处。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讲解

这首诗是刘宰再次用相同的韵脚写给朋友张持甫的。诗人通过描写与友人在简陋小屋中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重义轻财、坚持儒家思想、探究事物规律以及老当益壮的志向。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与友人相聚的环境和谈话内容。“瓮牖篝灯”和“地垆烧火”描绘了环境的简陋,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不慕虚荣、安贫乐道的品格。“论财以义轻浮俗,论道归儒识至公”则概括了两人谈话的主要内容,表明了他们重义轻财、崇尚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中间四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行异于时方易沮”表达了诗人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决心,也暗示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理趋于数要深穷”则强调了探究事物规律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的志向。“老来狂斐君无诮”是诗人自谦之语,希望朋友不要嘲笑自己老来狂放。“他石犹堪付玉工”则用比喻表达了即使年老,也还有可取之处,可以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持原则、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

刘宰[宋代]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1bdfd2316d7065d380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