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

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刘辰翁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全诗,刘辰翁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古诗,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翻译,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
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
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
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
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
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
恼眼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
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译文

四顾茫然,无人可以倾诉衷肠,只能推开窗户,才得以初见江南的美好景物。想要寻找欢笑,绕着屋檐走遍,却无奈地发现,欢笑都被东边的邻居隔在墙壁之外。

有酒如同一艘大船,招呼大家满载豪饮,只可惜少了枝头上的白雪助兴。疏落的梅花冷眼旁观,座中的各位都是才华横溢的词人。

可恨这几日身在西郊,到处打听消息,也不肯在我的吟咏声中显露踪迹。特意仔细地观察,又恐怕这雪花只是幻象,出现后又迅速消逝。

那些顽皮的儿童,攀爬嬉闹,甚至把帽子都碰掉了,却碰不到先生我的头发。

明天早晨再来回想,这初三的月亮又将属于谁呢?

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注释

  • 酹江月: 词牌名,又名“念奴娇”、“大江东去”。
  • 赵氏席间即事: 在赵氏的宴席上,就当时的情景而作。
  • 再用坡韵: 再次使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
  • 四无: 四顾茫然,一无所有,指无人可以倾诉。
  • 江南风物: 指江南美好的景物。
  • 巡檐: 绕着屋檐走动。
  • 东邻一壁: 指欢笑都被东边的邻居隔在墙壁之外。
  • 如船: 形容酒多。
  • 枝头雪: 指梅花。因梅花色白,形似雪花。
  • 疏花: 稀疏的梅花。
  • 词杰: 指在座的词人都是杰出的人才。
  • 西郊: 指词人当时所处的地方。
  • 寻消问息: 指到处打听消息。
  • 吟边: 指吟咏诗词的时候。
  • 六出: 雪花,因雪花通常呈六角形。
  • 幻成还灭: 指雪花只是幻象,出现后又迅速消逝。
  • 顶戴: 帽子。
  • 先生发: 指词人的头发。
  • 重省: 重新回想。
  • 初三知属谁月: 指初三的月亮又将属于谁。

酹江月(赵氏席间即事 再用坡韵)讲解

这首《酹江月》是刘辰翁在赵氏的宴席上,即兴而作的一首词。词中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写宴席上的情景,词人感到孤独寂寞,只能推窗欣赏江南的美好风物。想要寻找欢笑,却发现都被邻居隔在墙外。酒虽然很多,但少了梅花的点缀,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中片写词人对梅花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希望梅花能在自己的吟咏声中显露踪迹,但又害怕这只是幻象,转瞬即逝。

下片写儿童的嬉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词人看到儿童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不禁感叹自己已经老去。明天早晨再来回想,这初三的月亮又将属于谁呢?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满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词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10c6d38d7de79005b5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