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旗焰焰烧刊垠,蒺藜满道风扬尘。
槁苗无花不作谷,老农扶杖田头哭。
哭声不为填沟渠,室罄何以供官轮。
檄龙呗佛寂不应,晰蜴那能擅权柄。
泰霞真士鞭风霆,绿章叩天天亦惊,玄云沛雨起肤寸,点点都是盘中饭。
须臾收斂归无声,翩然驾虬出山城。
我闻调元功自古,亢为常暘伏常雨。
庙堂有道司牧良,坐看玉烛开金穰。
淮南捕蝗蝗更在,饥蛟齿入陆成海。
肥羊日日供大官,论功乃使专黄冠。
大家都搜:
火旗焰焰烧刊垠,蒺藜满道风扬尘。
槁苗无花不作谷,老农扶杖田头哭。
哭声不为填沟渠,室罄何以供官轮。
檄龙呗佛寂不应,晰蜴那能擅权柄。
泰霞真士鞭风霆,绿章叩天天亦惊,玄云沛雨起肤寸,点点都是盘中饭。
须臾收斂归无声,翩然驾虬出山城。
我闻调元功自古,亢为常暘伏常雨。
庙堂有道司牧良,坐看玉烛开金穰。
淮南捕蝗蝗更在,饥蛟齿入陆成海。
肥羊日日供大官,论功乃使专黄冠。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译文
烈日炎炎,像火红的旗帜燃烧着光秃秃的田埂,田野小路长满蒺藜,狂风卷起尘土。干枯的禾苗没有开花就无法结出粮食,老农拄着拐杖在田头哭泣。哭声不是为了填满沟壑,而是因为家徒四壁,拿什么来缴纳官府的赋税。
祈求龙王,诵念佛经,都寂静无声,没有回应,小小的蜥蜴哪里能擅自掌握降雨的权力?泰霞真士挥动鞭子,驱赶风雷,用绿色的章表叩拜上天,天帝也为之震惊。乌云迅速聚集,降下滂沱大雨,每一滴雨水都像是盘中的饭食。
不久,雨势停止,天空放晴,泰霞真士轻盈地驾着虬龙离开了山城。我听说调和阴阳、治理国家的功劳自古就有,亢旱之后常常是丰沛的雨水。朝廷贤明,有好的地方官治理,就可以坐等五谷丰登。
淮南地区捕捉蝗虫,蝗虫反而越来越多,饥饿的蛟龙啃噬陆地,使陆地变成大海。达官显贵们每天都享受着丰盛的食物,而朝廷论功行赏,竟然让道士来主管祈雨之事。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注释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旱灾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朝廷任用道士祈雨的不满。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旱灾的景象:烈日炎炎,土地干裂,禾苗枯槁,农民哭泣,家徒四壁。这些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旱灾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用“火旗”、“蒺藜”、“槁苗”、“哭”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悲惨、压抑的氛围,突出了旱灾的严重性。
诗的中间部分描写了道士祈雨的过程:道士挥动鞭子,驱赶风雷,用绿色的章表叩拜上天,终于感动了上天,降下了甘霖。诗人对道士祈雨的描写,既表现了人民对雨水的渴望,也暗示了朝廷对道教的迷信。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淮南地区捕捉蝗虫,蝗虫反而越来越多;达官显贵们每天都享受着丰盛的食物,而朝廷论功行赏,竟然让道士来主管祈雨之事。诗人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依靠贤明的官员,而不是迷信道教。诗人用“淮南捕蝗”、“肥羊日日供大官”等事例,讽刺了朝廷的无能和腐败。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旱灾的描写,以及对道士祈雨的讽刺,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朝廷的不满。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强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e572a39479a66f2b469.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