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吕温的诗>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吕温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全诗,吕温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古诗,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翻译,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吕温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
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
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迎霜红叶早,过雨碧苔鲜。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旧游多绝席,感物遂成篇。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译文

圣明的朝廷注重纲纪法度,御史台得到了德才兼备的贤人。 中丞的政令所指之处如风行草偃,清正的仪容如明月般皎洁。 不仁之人自然会远离,为政之道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清静的官署中唯有廉洁之风,闲暇时节便研习玄妙的哲理。 迎着寒霜,红叶早早地变红,雨后,碧绿的青苔更加鲜润。 鱼儿在秋水中自由嬉戏,乌鸦的叫声隐没在傍晚的烟雾中。 过去的游伴大多已不在位,面对秋景,感慨万千,于是写成诗篇。 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偏僻的山谷中,追随您高唱《白雪》之歌。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注释

  • 奉和:奉命和诗,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 武中丞:指武元衡,时任御史中丞。
  • 台中:即御史台,掌管监察的机构。
  • 纪律:纲纪法度。
  • 宪府:指御史台。
  • 指顾:指下命令,比喻政令推行迅速。
  • 仪形:仪容风度。
  • 丽天:照耀天空。
  • 虚室生白:语出《庄子·人间世》,比喻清静无为,心境空明。
  • 草玄:指研究玄学。玄,指玄妙的哲理。
  • 绝席:指人已离去,座位空缺。
  • 穷荒谷:偏远荒凉的山谷。
  • 白雪:指《白雪》之歌,也叫《白雪遗音》,是古代的一种高雅乐曲。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讲解

这首诗是吕温奉和武元衡之作,表达了对武元衡的敬佩和赞扬,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时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 前四句赞扬武元衡的才能和品德。诗人用“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点明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接着用“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极力赞美武元衡的政绩和风度,把他比作风和月亮,可见其推崇之情。
  • 中间四句阐述为政之道和个人情怀。“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为政者应该以仁义为先。“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则展现了诗人自己的清高品格和对玄学的爱好,也暗示了武元衡的清廉和高雅。
  • 后四句描写秋日景色和抒发感慨。“迎霜红叶早,过雨碧苔鲜”描写了秋日景色的特点,红叶和碧苔,色彩鲜明,富有生机。“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鱼儿的快乐和乌鸦的叫声,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旧游多绝席,感物遂成篇”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和对时事的感慨,因为有感于物,所以写成诗篇。
  •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有机会追随武元衡,共同高歌《白雪》,体现了诗人对武元衡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施展才华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武元衡的赞美,也有对时事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应酬之作。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吕温[唐代]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b737cfedbcbf07c9c6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