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代边将有怀>

代边将有怀,刘长卿代边将有怀全诗,刘长卿代边将有怀古诗,代边将有怀翻译,代边将有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代边将有怀译文

年轻时离开魏阙,年老了还在边塞征战。瘦弱的战马依恋着秋天的枯草,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念着遥远的故乡。傍晚时分,胡笳声在边塞的月光下呜咽,清晨,将士的铠甲上带着寒冷的胡地霜花。自从来到云中郡,至今已经身经百战,变得愈发坚强。

代边将有怀注释

  • 代边将: 代替或作为边境的将领。
  • 有怀: 心有所思,怀念。
  • 魏阙: 指朝廷。魏,指古代魏国的都城,这里借指京城。阙,宫门前的双 towers,这里代指朝廷。
  • 沙场: 指战场。
  • 瘦马: 指因长期征战而瘦弱的战马。
  • 恋: 依恋,留恋。
  • 秋草: 秋天的枯草。
  • 征人: 指戍守边疆的将士。
  • 故乡: 家乡。
  • 暮笳: 傍晚时分吹奏的胡笳。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类似笛子。
  • 塞月: 边塞的月亮。
  • 晓甲: 清晨的铠甲。
  • 胡霜: 指塞外的寒霜。
  • 云中郡: 汉代设置的郡名,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是边防要地。
  • 于今: 至今,到现在。
  • 百战强: 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变得更加坚强。

代边将有怀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描写边塞生活和将士思乡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边塞环境、将士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长期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倦。

首联“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概括了将士一生戎马生涯的悲壮。年轻时离开繁华的京城,到老了还在边塞战场上拼杀,可见其为国奉献之久,牺牲之大。一个“辞”字,既写出了将士当初的意气风发,也暗示了其背井离乡的无奈。一个“向”字,则点明了将士身不由己,只能继续战斗的现实。

颔联“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通过描写瘦弱的战马依恋秋草和将士思念故乡的情景,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将士的思乡之情。瘦马恋秋草,是因为边塞的草已经枯黄,战马缺乏食物,所以才对仅存的秋草依依不舍。征人思故乡,是因为长期戍守边疆,远离亲人,所以才会对故乡充满思念。

颈联“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描写了边塞的典型景象。傍晚时分,胡笳声在边塞的月光下呜咽,更增添了边塞的凄凉气氛。清晨,将士的铠甲上带着寒冷的胡地霜花,可见边塞气候之恶劣,将士生活之艰辛。这两句诗,既有声音,又有颜色,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

尾联“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表明了将士身经百战,愈发坚强。自从来到云中郡,至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虽然生活艰苦,思乡情切,但将士们依然坚守岗位,保家卫国。一个“强”字,既写出了将士的英勇,也表达了诗人对将士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边塞环境和将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长期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a92aa038f12c2103b4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