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人生短暂促迫,唉声叹息这黄泉路是如此艰难。坟墓隆起徒增遗憾,生前欢声笑语又在何时?萧条冷落的郊野已是黄昏,荒凉冷清的井边小路更觉寒冷。有谁能做您的门下食客,只有任安能够独具慧眼识英雄。
这荒凉的蒿里是谁家的土地?这孤零零的松树门又是哪个朝代的坟丘?人生百年不过三万日,这一别离又如同几千个春秋般漫长。夕阳返照寒冷而没有影子,地下的泉水也冻结不再流动。最终还是与万物一同化为尘土,又到哪里去藏身避世呢?
往昔离去时,梅花伴着笳声响起,如今归来,坟墓上薤叶上的露水已经干涸。您乘坐着红色的车马朝见天帝的宫阙,绘着红色图案的旗帜背离了王城都邑。眼前的城郭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可是到了原野陵墓,才稍稍感觉到已经物是人非。如果九泉之下可以再建府第,您又能与谁相伴归来呢?
生命短暂就像朝生暮死的菌类,千年的光阴也只不过是夜幕下的土台。风水先生刚刚选定了新的墓地,您的故交好友也骑着白马前来吊唁。春天的草露如同哭泣的泪水,松树林中的风声也像是傍晚的哀叹。谁能知道在那荒凉的坟墓之外,还有人像裴叔则一样独自徘徊凭吊呢?
忽然间仿佛看见了通往泉台的道路,还以为是悬挂着明亮的水镜。可是又怎么能盼望重见天日,毕竟是再也无法看到碧蓝的青天了。华表伫立迎接千年后的魂归,幽深的墓门送别这短暂的一生。只能独自叹息那东逝的流水,如同失去了知音,长久地停止了伯牙的琴弦。
这组诗是骆宾王为悼念友人乐大夫而作的挽歌。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坟墓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首联慨叹人生短暂,表达了对死者离去的惋惜之情。“可叹浮生促,吁嗟此路难”,直接点明了挽词的主题。
- 颔联描绘了坟墓周围的景象。“丘陵一起恨,言笑几时欢”,坟墓的隆起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 颈联则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写。“萧索郊埏晚,荒凉井径寒”,渲染了死者离去后的凄凉氛围。
- 尾联用任安的典故,赞扬了乐大夫的识人之明。“谁当门下客,独见有任安”,也暗示了乐大夫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首诗,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死后的世界,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蒿里谁家地,松门何代丘”,用设问的语气,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则感叹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漫长。
第三首诗,诗人追忆了送葬时的情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昔去梅笳发,今来薤露晞”,对比了送葬时的热闹和如今的冷清。“九原如可作,千载与谁归”,诗人设想如果九泉之下可以再建府第,逝者又能与谁相伴呢?
第四首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坟墓周围的景象。“草露当春泣,松风向暮哀”,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更显悲凉。
第五首诗,诗人表达了对逝者永别的悲痛之情。“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诗人仿佛看到了通往坟墓的道路,可是却再也无法见到逝者了。“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以伯牙绝弦的典故,表达了失去知音的痛苦。
总的来说,这组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感叹。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设问、对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