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烈祖孝高挽歌二首>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李中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全诗,李中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古诗,烈祖孝高挽歌二首翻译,烈祖孝高挽歌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
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
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
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
仙驭归何处,苍苍问且难。
华夷喧道德,陵垄葬衣冠。
御水穿城咽,宫花泣露寒。
九疑消息断,空望白云端。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译文

有谁能够叩问上天,了解其中的玄机?先帝的音容笑貌已经一去不复返。

您的地位如同北极星般尊贵,寿命却像南山一样突然陨落。

乘坐凤辇的仙驾已经难以寻觅,想攀附龙须也已不可能。

千秋万代的遗憾之处,只有云雾笼罩着的桥山。

先帝的仙驾归向何处?茫茫苍天,询问也难得结果。

华夏和四夷都在赞颂您的美德,如今陵墓中埋葬的只是您的衣冠。

护城河的流水穿城而过,呜咽悲鸣,宫中的花朵也含着露珠,显得寒冷凄凉。

再也没有关于舜帝安葬在九疑山的消息传来,只能对着白云茫然遥望。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注释

  • 烈祖孝高:指后唐烈祖李昞,追尊庙号为烈祖,谥号为孝高皇帝。
  •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
  • 叩乾关:叩问天门,指探究天意。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关,关隘,指天门。
  • 音容:声音和容貌。
  • 北极:指北极星,象征帝王所居的尊贵地位。
  • 南山:指终南山,古人常以南山比喻寿命长久。
  • 凤辇:帝王所乘坐的车驾。
  • 龙髯:指帝王的胡须,也代指帝王。
  • 桥山:相传是黄帝的葬地。
  • 仙驭:神仙乘坐的车驾,这里指帝王的灵车。
  • 华夷:华夏族和四夷。古代中国的族群观念,华夏居于中心,四夷居于四周。
  • 道德:指帝王的德行。
  • 陵垄:帝王的坟墓。
  • 御水:护城河。
  • 九疑:山名,相传是舜帝安葬的地方。
  • 白云端:指遥远的天边。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讲解

这组诗是李中为后唐烈祖李昞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先帝去世的哀悼之情。诗歌从多个角度抒发了对先帝的怀念和惋惜。

首联慨叹天意难测,先帝的去世令人难以接受。“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一句,以设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先帝离去的悲痛和对天道的疑惑。

颔联赞颂了先帝的尊贵地位和功德。“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一句,将先帝比作北极星,象征其地位的崇高,又以南山比喻其寿命,惋惜其英年早逝。

颈联描写了送葬的场景和人们的哀思。“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一句,表达了对先帝的追思之情,以及再也无法见到先帝的遗憾。“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一句,将人们的哀思融入到自然景色中,更显悲凉。

尾联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仙驭归何处,苍苍问且难”一句,再次表达了对先帝离去的哀痛。“华夷喧道德,陵垄葬衣冠”一句,说明先帝的德行受到人们的赞颂,但是如今只能埋葬其衣冠。“御水穿城咽,宫花泣露寒”一句,描写了都城内凄凉的景象,烘托了悲伤的气氛。“九疑消息断,空望白云端”一句,引用舜帝葬于九疑山的典故,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茫然和无助。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先帝功德的赞颂和对其离去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北极、南山、凤辇、龙髯、桥山、白云等,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84970b9659232e73ec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