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石的诗>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

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李石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全诗,李石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古诗,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翻译,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石

我与李侯初不熟,但闻弦歌政声速。
永川鸡犬数山外,迄今语言犹可录。
向来官舍卜清疏,把酒横琴仅容足。
眼前可无起予者,故作斜川著行录。
不妨奄有靖节名,此堂岌岌柳英英。
易名伐树公则去,名尚可复柳易生。
唐侯初来理前事,收拾神名还旧地。
坐令轩冕争夺心,各有田园萧散意。
古人陈迹那复论,丈夫志气高入云。
因知特地豪杰士,不待西伯还明君。

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译文

我与李侯最初并不相识,只是听说他治理地方时弦歌不绝,政绩卓著。永川的鸡鸣狗吠声远在数山之外都能听到,至今百姓的言语还可记载他的功德。

向来官舍选址都追求清静疏朗,置放酒壶和琴就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眼前难道就没有能继承前人事业的人了吗?所以才仿效陶渊明写了《斜川游记》。

即使完全拥有陶渊明的名声也无妨,这座五柳堂在柳树的掩映下显得高耸。如果改了堂名,砍了柳树,那是李侯离任的时候,名字还可以恢复,柳树也容易生长。

唐侯刚来永川处理前任遗留的事,收拾神像使其归还原来的地方。使得那些追逐高官厚禄的人,都有了归隐田园的念头。

古人的事迹哪里还用多说,大丈夫的志气高入云霄。因此知道那些与众不同的豪杰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也能辅佐贤明的君主。

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注释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来和诗。
  • 唐立夫:即唐仲友,南宋官员。
  • 永川:地名,今重庆市永川区。
  • 李齐年:即李邴,北宋官员,曾知永川县。
  • 我与李侯初不熟:我和李邴最初并不熟悉。
  • 弦歌:弹琴唱歌,形容太平景象。
  • 政声:为政的声誉。
  • 迄今:至今。
  • 犹可录:还可以记录,指功德值得记载。
  • 官舍:官府的住所。
  • 卜清疏:选择清静疏朗的地方。
  • 仅容足:只够放脚的地方,形容简陋。
  • 起予者:指能够继承前人事业的人。典出《论语·子路》。
  • 斜川:陶渊明晚年隐居的地方,曾作《斜川游记》。
  • 奄有:完全拥有。
  • 靖节:即陶渊明,谥号靖节。
  • 岌岌:高耸的样子。
  • 柳英英:柳树茂盛的样子。
  • 易名伐树:改变堂名,砍伐树木,指官员离任。
  • 公则去:指李邴离任。
  • 唐侯:即唐仲友。
  • 理前事:处理前任遗留的事。
  • 神名:神像的名位。
  • 轩冕: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高官厚禄。
  • 萧散意:指隐居田园的念头。
  • 陈迹:过去的遗迹。
  • 高入云:形容志气高远。
  • 特地:与众不同。
  • 西伯:即周文王,以礼贤下士著称。
  • 明君:贤明的君主。

次韵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齐年所建十年间三讲解

这首诗是李石为和唐仲友所作,称赞了李邴和唐仲友两位官员。

首联写自己与李邴并不熟悉,但听说他治理永川时政绩卓著,百姓称颂。颔联描写李邴官舍的简陋,以及自己想要效仿陶渊明隐居的愿望。颈联赞美了五柳堂的美丽,并暗示官员的政绩比建筑本身更重要。尾联赞扬了唐仲友处理前任遗留事务的能力,并表达了大丈夫即使没有贤明的君主也能有所作为的豪情壮志。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贤能官员的赞美和对自身志向的抒发。诗中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更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李石[宋代]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1983bceaa44d7cc1ff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