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全诗,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古诗,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翻译,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译文

我一直喜爱城西清幽闲适的风景,今天来到您的新居,顿觉心旷神怡,容颜舒展。清澈的光辉映照着门外的一条水渠,秋日的景色点缀在墙头的几处山峦。您稀疏地种着翠绿的松树,月光穿过树枝,显得格外明朗;您还栽种了许多红色的芍药,等待着春天再次到来。不要说堆满公文的桌案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要知道,我这个诗人也身在此处啊!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注释

  • 窦员外:指窦常,时任度支判官。员外,官名,员外郎的简称。度支:唐代管理财政的部门。判度支案:在度支部门处理公务。
  • 崇德里:长安城中的里坊名,窦常的新居所在地。
  • 长爱:一直喜爱。
  • 街西:指长安城西。当时刘禹锡住在城东,故称窦常的居所为“街西”。
  • 开颜:高兴,舒展面容。
  • 清光:清澈的光辉,指月光或水光。
  • 一渠水:一条水渠。
  • 数点山:几处山峦。
  • 疏种:稀疏地种植。
  • 碧松:绿色的松树。
  • 通月朗:月光穿透,显得明亮。
  • 红药:芍药。
  • 待春还:等待春天归来。
  • 堆案:堆满公文的桌案。
  • 馀地:空余的地方。
  • 认得:认出,知道。
  • 诗人:指刘禹锡自己。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秋日拜访朋友窦常位于长安崇德里新居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窦常新居清幽雅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题意,诗人一向喜爱城西的风景,来到窦常的新居,更是感到心情舒畅。颔联描绘新居周围的景色,清澈的水渠,点缀着山峦的墙头,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颈联则描写新居庭院中的景物,疏朗的松树在月光下显得清朗,红色的芍药则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尾联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说,不要以为窦常忙于公务,连个诗人容身的地方都没有,其实自己就在这里,暗示了朋友虽然身在官场,但仍不失诗人的情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将新居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尤其尾联的“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既是对朋友的调侃,也是对自己身份的强调,表现了诗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011309e072e741458d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