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新的诗>送邵子文>

送邵子文,李新送邵子文全诗,李新送邵子文古诗,送邵子文翻译,送邵子文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新

柳映平桥路带沙,行人归思浩无涯。
临岐萧寺琐苍竹,催客杜鹃啼落花。
千里乱山云自暗,一豀流水日空斜。
伊予最是多情乾,为拂前题置碧纱。

送邵子文译文

杨柳倒映着平坦的桥,道路蜿蜒,带着细沙。行人归家的思绪,像茫茫的原野一样无边无际。在岔路口的萧寺,寺院被青翠的竹林环绕,杜鹃鸟催促着行人,在落花中悲啼。千里绵延的山峦,乌云自发地遮蔽了阳光,一条溪流静静地流淌,夕阳徒然地西斜。我李新,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啊,特意拂去之前的题字,并盖上碧纱。

送邵子文注释

  • 邵子文:诗人朋友,生平不详。
  • 平桥:平坦的桥。
  • 归思:归家的思绪。
  • 浩无涯:广阔无边。
  • 临岐:在岔路口。
  • 萧寺:冷清的寺庙。
  • 琐:围绕。
  • 苍竹:青绿色的竹子。
  • 催客:催促行人。
  • 杜鹃:鸟名,叫声凄厉,常被视为伤春悲秋的象征。
  • 豀(xī):小溪。
  • 伊予:我,李新的自称。
  • 多情乾:指自己感情丰富。乾,语气助词,无实义。
  • 前题:指之前有人在此题写的诗句。
  • 碧纱:一种绿色的丝织品,此处指用碧纱遮盖题字,表示对友人的爱惜和尊重。

送邵子文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李新对友人邵子文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杨柳依依,平桥流水,本是美好的景象,却因离别而染上淡淡的愁绪。“路带沙”暗示了行路的艰辛,也呼应了友人即将远行的现实。“行人归思浩无涯”一句点明主旨,将友人思归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颔联继续描绘送别场景,萧寺幽静,苍竹环绕,本应是清心之地,却因杜鹃啼鸣而更添悲凉。“催客杜鹃啼落花”一句,以杜鹃鸟的哀鸣和落花的飘零,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颈联将视野扩大,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的远方景象。“千里乱山云自暗”写出山路的险峻和前途的渺茫,暗示了友人此去可能面临的困难。“一豀流水日空斜”则写出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萧条,更显离愁别绪。

尾联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伊予最是多情乾”一句,表明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为拂前题置碧纱”则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不忍友人看到之前的题字而触景生情,特意将题字擦去,并用碧纱遮盖,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细致关怀。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品味的送别佳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李新[宋代]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d081a1d17c3d6e30d8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