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

银,李峤银全诗,李峤银古诗,银翻译,银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银

[唐代] 李峤

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
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

银译文

思妇掩灭屏上的光辉独自伤怀,远游的人投宿后烛影摇曳不定。玉壶中滴漏的箭壶刚刚开始计时,同床共枕的日子只能在梦中安享。白银的颜色如同长河般浩渺无垠,散发的光芒又像满月般皎洁明亮。传说灵山有盛着白银的珍贵宝瓮,愿将这白银献给圣明的君王。

银注释

  • 屏辉:屏风上的光辉,这里指灯光。
  • 掩:遮蔽,掩盖。
  • 游人:远游的人。
  • 烛影:烛光摇曳的影子。
  • 玉壶:古代用玉制成的滴漏计时器。
  • 下箭:计时器开始计时。古时滴漏以箭来指示时间。
  • 桐井:传说井水能使桐木发声。这里指夫妻同床共枕。
  • 安床:安置床铺,指夫妻同寝。
  • 长河:指银河,也泛指广阔的河流。
  • 灵山:传说中的山名,有出产珍宝。
  • 珍瓮:珍贵的瓦罐或器皿。
  • 仙阙:神仙居住的宫殿,这里比喻皇宫。
  • 荐:进献。

银讲解

这首诗以“银”为题,描写了白银的特性,并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思妇与游子的生活,对比了他们的境遇。思妇独守空闺,掩灭灯光,独自伤怀;游子在外奔波,借烛光栖身。时间流逝,思妇与游子却难以相聚,只能在梦中才能相伴。

中间两联描绘了白银的色泽和光芒,以长河和满月来比喻白银的浩渺和皎洁,突出了白银的珍贵。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希望将灵山出产的白银献给圣明的君王,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全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既描写了白银的特性,又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c1299546445e00aad7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