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望不尽,日暮愁独去。
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
寄身烟波里,颇得湖山趣。
江气和楚云,秋声乱枫树。
如何异乡县,日复怀亲故。
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
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
倚棹对沧波,归心共谁语。
大家都搜:
天涯望不尽,日暮愁独去。
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
寄身烟波里,颇得湖山趣。
江气和楚云,秋声乱枫树。
如何异乡县,日复怀亲故。
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
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
倚棹对沧波,归心共谁语。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译文
天涯海角,极目远望也望不到尽头,夕阳西下,独自一人愁绪满怀地离去。 茫茫云海空阔无边,我这孤零零的船帆将要驶向何方? 将身心寄托在这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倒也颇能领略这湖光山色的乐趣。 江上的水汽与楚地的云彩交融在一起,秋风吹动枫树,发出杂乱的声响。 身处这异乡小县,怎能不日复一日地思念亲朋故旧? 只能在梦中与远在洛阳的亲人朋友相见。 在这明月高悬、清秋将暮的时刻,更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我倚着船桨,面对着茫茫的湖水,满怀的归乡之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注释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傍晚时停船于檐石湖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思念亲友的惆怅之情。
首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远望天涯的景象,以及日暮时分独自离去的愁绪。“望不尽”和“独去”点明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感。
颔联继续写景,诗人将视线转向茫茫的云海和孤零零的船帆,进一步渲染了漂泊无依的愁绪。“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设问,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颈联转而写诗人暂且安于湖光山色,以排遣心中的愁绪。“寄身烟波里,颇得湖山趣”表现了诗人试图从自然景色中寻求慰藉。
尾联抒情,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远方的亲友,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写诗人只能在梦中与亲友相见,更显出内心的孤独。最后两句“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倚棹对沧波,归心共谁语”表达了诗人难以忍受的思乡之情,以及无人可以倾诉的寂寞。明月、清秋、沧波等意象,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情。表达了古代文人漂泊异乡,思念亲友的普遍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a2a374c69e47b5261b3.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