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林逋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全诗,林逋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古诗,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翻译,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抱关随俗本无能,却掩深居避爱憎。
两岸解惊秋钓石,风窗花落夜棋灯。
穿云寄药多山叟,刻竹留诗半野僧。
吟阁晚凉堪共望,远峰苍翠势层层。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译文

我本是平庸无能的人,像守门人一样随波逐流,所以才隐居深山,躲避尘世的爱与憎。 在秋天,我坐在石头上垂钓,两岸的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不再惊讶。 夜晚,花瓣飘落在临风的窗前,我和朋友在灯下下棋。 常常有隐居山中的老者穿过云雾来给我送药,也有云游四方的僧人刻竹留诗。 傍晚时分,吟阁凉爽宜人,我们可以一同眺望远方,那苍翠的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注释

  • 抱关随俗:意为像守门人一样,没有作为,随波逐流。《老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后以“抱关”为安于卑贱者之典。
  • 爱憎:喜爱和憎恨,指人世间的感情和好恶。
  • 解惊:不再感到惊讶。说明诗人隐居已久,当地人已经习惯。
  • 风窗:临风的窗户。
  • 山叟:山中的老者。
  • 野僧:云游四方的僧人。
  • 吟阁:吟诗作赋的楼阁。
  • 堪共望:值得一同观赏。
  • 势层层:山势层峦叠嶂。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隐居生活的一个侧面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于隐逸的心境。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细腻生动,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首联点明了诗人隐居的原因。诗人自谦“本无能”,并表示自己是为了“避爱憎”才选择隐居。“抱关随俗”既是对自己才能的否定,也是对世俗的厌倦。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两岸解惊秋钓石”一句,写出了诗人垂钓的悠闲自得,以及当地人对他的习以为常。“风窗花落夜棋灯”一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夜晚下棋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穿云寄药多山叟,刻竹留诗半野僧”,写山中隐士和云游僧人与诗人交往,烘托出诗人隐逸生活的清高。

尾联则写诗人与朋友在吟阁一同眺望远方山景。“吟阁晚凉堪共望,远峰苍翠势层层”一句,写出了山峰的苍翠和气势,也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自然的喜爱。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627ed57199e74a8d06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