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咏乌代陈师道>

咏乌代陈师道,李世民咏乌代陈师道全诗,李世民咏乌代陈师道古诗,咏乌代陈师道翻译,咏乌代陈师道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凌晨丽城去,薄暮上林栖。
辞枝枝暂起,停树树还低。
向日终难托,迎风讵肯迷。
只待纤纤手,曲里作宵啼。

咏乌代陈师道译文

清晨从华丽的都城飞离,傍晚栖息于皇家园林之中。 离开树枝时,身形只是暂时飞起,停落树上时,又低低地落下。 总是背对太阳,终究难以寄托希望,迎着狂风,又怎肯迷失方向? 只等待那纤细温柔的手,将我带回,在乐曲声中彻夜悲啼。

咏乌代陈师道注释

  • 咏乌:歌咏乌鸦。
  • 丽城:华丽的都城,指长安。
  • 上林:上林苑,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 辞枝:离开树枝。
  • 停树:停留在树上。
  • 向日:背对太阳。乌鸦常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因此“向日”有背离光明之意。
  • 托:寄托,依托。
  • 讵(jù):岂,怎。
  • 纤纤手:纤细柔嫩的手,多指女性的手。此处暗示乌鸦被人捕捉。
  • 曲里:乐曲声中。
  • 宵啼:彻夜啼叫。

咏乌代陈师道讲解

这首诗歌以乌鸦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乌鸦的漂泊不定、难以依附以及被捕捉后的悲哀。

首联点明乌鸦的活动范围,从“丽城”到“上林”,暗示了其漂泊不定的命运。颔联描写乌鸦飞起和落下的姿态,表现了其身不由己的状态。颈联则进一步揭示了乌鸦的处境,既不能依靠光明,又无法在风中找到方向,暗示了其内心的迷茫和无助。尾联则描绘了乌鸦被捕捉后的悲惨命运,只能在乐曲声中彻夜啼叫,表达了诗人对乌鸦的同情和怜悯。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意蕴深刻,借乌鸦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漂泊感和无归属感。 这首诗也可能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政治隐喻,将乌鸦比作自己,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高位,却依然感到漂泊不定,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3d8cd5da7c7efdd70e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