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纳凉过林氏居>

纳凉过林氏居,林景熙纳凉过林氏居全诗,林景熙纳凉过林氏居古诗,纳凉过林氏居翻译,纳凉过林氏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出郭已虚旷,入门转萧森。
筠栖无六月,聊以解我襟。
红日不到地,白云时满林。
坐久石恨冷,酒醒荷气深。
飘飘黄冠客,临流鼓瑶琴。
一鼓洗我耳,再鼓空我心。
山高水复迥,彷佛蓬莱音。
兴尽拂衣去,城笳吹夕阴。

纳凉过林氏居译文

走出城郭,顿觉田野空旷寥廓,进入林氏居所,又感到一片萧瑟幽深。翠竹成林,即使在盛夏六月也十分凉爽,姑且在此敞开我的胸怀,舒畅心情。红日的光辉照不到地面,洁白的云朵不时飘满山林。久坐之后,能感到石头也带着凉意,酒醒之时,荷花的清香更加浓郁。

一位道士打扮的客人,临水弹奏着美妙的古琴。第一声琴音洗净我的耳朵,第二声琴音使我的内心一片空明。山势高峻,溪水曲折回环,琴声悠扬,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兴致已尽,我拂衣而去,此时城楼上响起了凄凉的号角声,暮色也渐渐降临。

纳凉过林氏居注释

  • 郭:外城。
  • 萧森:寂静阴森。
  • 筠(jūn):竹子的青皮。此处指竹林。
  • 六月:指农历六月,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襟:胸怀。
  • 黄冠客:指道士。古代道士戴黄色道冠。
  • 瑶琴:美玉装饰的琴,指精美的古琴。
  •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神仙居住的地方。
  • 城笳(jiā):城楼上吹奏的胡笳,一种古代乐器。
  • 夕阴:傍晚的阴影,指傍晚时分。
  • 拂衣:掸拂衣袖,表示离去。
  • 临流:靠近水边。
  • 一鼓、再鼓:古琴的演奏,以鼓为单位。
  • 石恨冷:石头带着凉意。恨,此作动词用,表示“感到”。

纳凉过林氏居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应邀到朋友林氏的居所纳凉时所作。全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居所,感受山林清幽,听琴抒怀,最后在暮色中告别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 首联写景,从出郭后的空旷到入门后的萧森,突出了林氏居所的清幽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颔联继续写景,以“筠栖无六月”和“红日不到地,白云时满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凉爽和幽静,烘托了诗人舒畅的心情。
  • 颈联描写诗人久坐之后的感受,以及道士临流弹琴的场景。“坐久石恨冷,酒醒荷气深”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诗人内心的平静。“飘飘黄冠客,临流鼓瑶琴”则增添了一丝仙气,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 尾联描写诗人听琴后的感受以及离别时的情景。“一鼓洗我耳,再鼓空我心”写出了琴声的清越和诗人内心的净化。“山高水复迥,彷佛蓬莱音”则将琴声与仙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兴尽拂衣去,城笳吹夕阴”作结,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尘世的厌倦。同时也暗示诗人终究无法完全脱离现实,仍然要回到喧嚣的城市中去。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烘托、比喻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24e607cabe5f33a048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