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

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李洪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全诗,李洪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古诗,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翻译,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不令辛苦登螺岭,再挹泓渟嗽凤泉。
客鬓自怜尘土满,岭松崖竹饱风烟。

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译文

不用再费力攀登螺岭,我再次来到这里,掬起这清澈甘甜的凤翅泉水漱口。可叹我客居他乡,鬓发沾满了尘土,而山岭上的松树和山崖上的竹子,却饱经风霜雨露,显得生机勃勃。

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注释

  • 义泉院:寺庙名。
  • 苏才翁:人名,曾在此题诗。
  • 凤翅泉:泉水名,因形状似凤凰的翅膀而得名。
  • 螺岭:山名,在义泉院附近。
  • 挹(yì):舀取。
  • 泓渟(hóng tíng):水深而清澈的样子。
  • 嗽(sòu):漱口。
  • 客鬓:客居他乡的鬓发。
  • 尘土满:形容旅途劳顿,风尘仆仆。
  • 岭松崖竹:山岭上的松树和山崖上的竹子,指代山中的景物。
  • 饱风烟:饱经风霜雨露。

再至义泉院苏才翁题曰凤翅泉讲解

这首诗是李洪再次来到义泉院,并饮用凤翅泉水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义泉院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己客居他乡、风尘仆仆的感慨。

首联“不令辛苦登螺岭,再挹泓渟嗽凤泉”,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地点,表明自己不必再辛苦攀登螺岭,就能再次来到义泉院,品尝清澈甘甜的凤翅泉水。一个“再”字,表明诗人不是第一次来此,可见他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颔联“客鬓自怜尘土满,岭松崖竹饱风烟”,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他自怜鬓发沾满了尘土,这是长期奔波劳碌的象征,与山岭上的松树和山崖上的竹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松竹饱经风霜雨露,显得生机勃勃,而诗人却风尘仆仆,疲惫不堪,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处境与山中的景物进行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全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15b10be8cd691b1f29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