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霜天晓角(中秋对月)>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刘辰翁霜天晓角(中秋对月)全诗,刘辰翁霜天晓角(中秋对月)古诗,霜天晓角(中秋对月)翻译,霜天晓角(中秋对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乌云汗漫。
浊浪翻河汉。
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
檐声初漏断。
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译文

浓厚的乌云无边无际地蔓延,浑浊的浪涛翻滚,仿佛要淹没天河。经历了无数次的阻碍和干扰,终于,一轮圆满的明月堂堂正正地出现在天空中。秋季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屋檐滴落的声音刚刚开始,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全然不顾沾满全身的露水,早已准备好在二更时分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注释

  • 霜天晓角:词牌名。
  • 汗漫:广阔无边貌。
  • 河汉:银河。
  • 魔障:佛教用语,比喻阻碍修行的种种障碍,这里指乌云。
  • 堂堂地:形容月亮光明正大,气势不凡。
  • 檐声:屋檐滴水的声音。
  • 漏断:古代计时器漏壶停止滴水,表示夜深。
  • 花露:指晶莹的露珠。
  • 办著:准备好。
  • 二更:古代计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讲解

这首《霜天晓角·中秋对月》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词人通过描写中秋之夜赏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历经磨难后,仍然坚持追求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上阕描写了赏月前的景象。“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描绘了乌云密布,浊浪翻滚的景象,暗示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并不平静,充满了阻碍和困难。“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则写出了历经重重困难后,一轮圆月终于冲破云层,高挂天空的景象,象征着词人克服困难,追求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下阕描写了赏月时的感受。“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点明了时节和时间,渲染了秋夜的静谧氛围。“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则表达了词人对赏月的执着和热爱。即使露水沾湿了衣裳,也毫不介意,早已准备好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整首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历经磨难后,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其中,“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一句,既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是对词人自身精神的写照,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0fb99387cc43f59d4e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