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

桐,李峤桐全诗,李峤桐古诗,桐翻译,桐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桐

[唐代] 李峤

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桐译文

一株桐树高耸挺拔,在峄阳山中显得格外突出,亭亭玉立于众多的树林之中。春日阳光照耀下,树影婆娑,仿佛凤凰翩跹起舞;秋夜明月映衬,树的影子宛如玉圭般晶莹。

桐树高大的身姿映照着远处龙门山的回环曲折,两株桐树相互依靠,扎根在玉井的深处。如果没有被当作柴火烧掉的命运,又有谁会说它不能被制成美妙的琴呢?

桐注释

  • 峄阳:山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 岑:高峻。
  • 亭亭:高耸挺拔的样子。
  • 凤影:凤凰的影子,形容桐树枝叶的姿态优美。
  • 圭阴:指月光下的树影,形状像玉圭。圭,古代一种玉器,用作凭证或礼器。
  • 龙门:山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 玉井:水井的美称。
  • 爨(cuàn):烧火做饭。这里指被砍伐当柴烧。
  • 鸣琴:指用桐木制作的琴,声音优美。

桐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桐树高洁挺拔的形象,并借桐树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渴望被重用的志向。

首联写桐树的卓尔不群。“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点明桐树生长的环境和姿态,突出了它的高大挺拔,与众不同。

颔联描写桐树在不同季节的光影之美。“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用“凤影”和“圭阴”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桐树在春日阳光和秋夜月光下的优美景象,赋予了桐树高雅的意趣。

颈联进一步描写桐树的雄伟。“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说明桐树不仅高大,而且根基深厚,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期望。“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诗人感叹如果桐树没有被当作柴火烧掉的命运,那么它就可以被制成美妙的琴,发出动听的声音。这既是对桐树命运的惋惜,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被重用,发挥自己才能的愿望。

全诗语言精炼,意象优美,寓意深刻,既写出了桐树的形态之美,又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慨,是一首寓情于景的佳作。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fd2f35efbef5a2b840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