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言史的诗>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刘言史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全诗,刘言史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古诗,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翻译,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言史

一片白葛巾,潜夫自能结。
篱边折枯蒿,聊用簪华发。
有时醉倒长松侧,酒醒不见心还忆。
谷鸟衔将却趁来,野风吹去还寻得。
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
草堂窗底漉春醅,山寺门前逢暮雨。
临汝袁郎得相见,闲云引到东阳县。
鲁性将他类此身,还拈野物赠傍人。
空留棁仗犊鼻裈,濛濛烟雨归山村。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译文

一方素白的葛布头巾,隐士高人自然懂得如何结系。

从篱笆旁折来干枯的蒿草,姑且用来点缀我斑白的头发。

有时醉倒在挺拔的松树旁,酒醒后失去记忆,心中怅然若失。

山谷中的鸟儿衔来,又像追赶一般送回,野风吹走,我还要努力寻觅。

在紫竹溪南边住了十年,我的踪迹如同玄豹般隐藏在深深的雾气之中。

在草堂的窗下过滤着新酿的春酒,在山寺门前常常遇到傍晚的雨。

幸好在临汝遇到了袁郎,他像闲云般引领我来到东阳县。

他像鲁仲连一样把我看作同类,还常常拿些野物赠送给身边的人。

最终我还是空留着手杖和犊鼻裈(短裤),在迷蒙的烟雨中返回山村。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注释

  1.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是隐士的装束。
  2. 潜夫:隐居不仕的人。
  3. 蒿: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枯萎的蒿草。
  4. 簪华发:用蒿草点缀白发。簪,插戴。华发,指白发。
  5. 紫竹溪: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
  6. 玄豹:黑色的豹子,善于隐藏。
  7. 漉春醅:过滤春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8. 临汝:地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
  9. 袁郎:指袁德符,诗人朋友。
  10. 东阳县:地名,在今浙江省金华市。
  11. 鲁性:指像鲁仲连一样的高尚品格。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不慕富贵,重义轻利。
  12. 棁(zhuō)仗:手杖。
  13. 犊鼻裈(kūn):古代的一种短裤,像牛的鼻子。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燗)讲解

这首诗是刘言史赠给杨炯燗(yáng jiǒng làn)的,表达了诗人隐逸的情怀和对朋友的赞赏。诗歌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及与朋友相遇相知的喜悦。

  • 开头两句点明诗人隐士的身份和简朴的生活,用“白葛巾”和“枯蒿”象征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高洁品格。
  • “有时醉倒长松侧”几句,写诗人醉酒后的情态,以及对失去记忆的怅惘,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向往。
  • “十年紫竹溪南住”几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地点和生活状态,用“玄豹依深雾”比喻自己深藏不露,用“漉春醅”、“逢暮雨”渲染了隐居生活的清幽和闲适。
  • “临汝袁郎得相见”几句,写诗人与朋友相遇的喜悦,用“闲云引到东阳县”比喻朋友引领自己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 “鲁性将他类此身”几句,赞扬朋友具有鲁仲连一样的高尚品格,并视其为同道中人。
  • 结尾两句,写诗人最终还是选择回归山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和对世俗的淡泊。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淡远,充满了隐逸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葛巾、枯蒿、长松、紫竹、玄豹、春醅、暮雨等,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超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由的向往。

刘言史[唐代]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b0d71d4c6627d40d90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