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卢纶的诗>寄郑七纲>

寄郑七纲,卢纶寄郑七纲全诗,卢纶寄郑七纲古诗,寄郑七纲翻译,寄郑七纲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卢纶

小来落托复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
羁游不定同云聚,薄宦相萦若网牵。
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

寄郑七纲译文

我自幼就失意潦倒,命运多舛,蒙您赏识已整整二十年。我抛却世俗的束缚,任性傲慢,与兄弟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四处漂泊不定,就像浮云聚散无常;身处卑微的官职,又像被罗网缠绕,难以脱身。他日吴公如果问起我的情况,我愿把这象征低微官位的黄色官印,比作当年您所用的青色毡垫。

寄郑七纲注释

  • 郑七纲: 卢纶的朋友,生平不详。
  • 落拓: 不拘束,不顺利。
  • 迍邅(zhūn zhān): 困顿,不利。
  • 一辱君知: 蒙您赏识。辱,谦词。
  • 形骸: 指身体,引申为世俗的束缚。
  • 傲慢: 骄傲,放任。
  • 羁游: 寄人篱下的游历。
  • 薄宦: 卑微的官职。
  • 吴公: 指当时在吴地做官的长官,具体是谁不详。
  • 记问: 记起并询问。
  • 黄绶: 古代低级官吏所系的黄色丝带,用以系印。
  • 青毡: 青色的毡垫。这里借指郑七纲显贵时的用品。

寄郑七纲讲解

这首诗是卢纶写给朋友郑七纲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境遇,以及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期盼。

诗的前四句追忆往昔,诗人回忆自己年少时就命运不济,幸得郑七纲的赏识。他感激郑七纲二十年来的知遇之恩,并表达了自己如今摆脱世俗束缚,与家人团聚的欣慰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诗人当下的处境。他四处漂泊,行踪不定,就像浮云聚散一样;身居卑微的官职,又像被罗网缠绕一样,难以解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他希望有朝一日吴地的长官能够记起他,并向郑七纲引荐自己,他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官职来报答郑七纲的知遇之恩。诗人用“黄绶比青毡”的比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郑七纲的敬重,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愿望。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友人的感激和期盼,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9f7a5b4584886a1f57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