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溪翁我念之,折腰为米见诸诗。
春秧夏穟苦萦抱,不似东坡更似谁。
大家都搜: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译文
有谁会想到溪翁(指诗人自己)呢?我是常常挂念着自己的。为了生计不得不写诗换米,诗中充满了无奈。春天插秧,夏天稻穗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种苦楚的萦绕,我的境遇不像苏轼,又能像谁呢?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注释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刘学箕写给朋友叔通的两首同韵诗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晚年困顿的生活境遇和无奈的心情。
首句“谁念溪翁我念之”,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人自称“溪翁”,表明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诗人感叹没有人会想到自己,而自己却常常在想着自己,可见内心的落寞。
“折腰为米见诸诗”,点明了诗人写作的原因是为了生计。 “折腰”一词,化用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更加突显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写作的无奈和痛苦。诗句也暗示了诗歌的内容多与生活困苦有关。
“春秧夏穟苦萦抱”,诗人用农事的辛苦来比喻自己写作的艰辛,农民春天插秧,夏天稻穗生长,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这与诗人为了生计而苦苦写作的境遇是相似的。 “萦抱”一词,更突显了这种苦楚缠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不似东坡更似谁”,诗人将自己与苏轼进行对比。苏轼虽然仕途坎坷,但他乐观旷达,诗词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诗人自感自己的境遇不如苏轼,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奈。诗人反问“更似谁”,更显出其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内心的苦闷。诗人通过自比溪翁、化用典故、对比苏轼等手法,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3e35e0632e23ec14371.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