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李颀无尽上人东林禅居全诗,李颀无尽上人东林禅居古诗,无尽上人东林禅居翻译,无尽上人东林禅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译文

草堂闲暇的时候很多,我时常去拜访山中的僧人。 面对的只有成群的树木,整天没有一句话语。 我的心喜爱流水,这里靠近清澈的水源。 阳光时而被山峦吞没,时而又喷薄而出,松树外的村庄时隐时现。 孤立的山峰隔绝了人世,身穿百衲衣的老僧安度岁月。 禅房的门前堆积着早晨的积雪,供奉佛像的石龛迎来傍晚的猿猴。 回头看看我,还在守护着耕田种地,已经隐居田园十年了。 砍伐萝草和小竹可以用来舂米打水,在岩石边的水潭可以尽情地讨论。 飘泄的云雾哪里知道界限,最高的道理无法探求本源。 只希望能够开启心中的关锁,在这里还稍微存留着高尚的志向。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注释

  • 无尽上人:指住在东林寺的僧人。
  • 草堂:简陋的房屋,指诗人的住所。
  • 谒:拜访。
  • 但:只。
  • 清源:清澈的水源。
  • 含吐:指太阳时而被山遮蔽,时而又露出。
  • 蔽亏:遮蔽,隐现。
  • 孤峰:孤立的山峰。
  • 身世:人世,尘世。
  • 百衲(nà):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的僧衣。
  • 寒暄:指岁月,时节。
  • 禅户:禅房的门。
  • 花龛(kān):供奉佛像的石龛。
  • 舂汲:舂米打水,指农家生活。
  • 萝筱(xiǎo):萝草和小竹。
  • 恣:尽情地。
  • 泄云:飘泄的云雾。
  • 至道:最高的道理。
  • 探元:探求本源。
  • 启关锁:开启心中的关锁。
  • 于焉:在这里。
  • 微尚存:稍微存留着高尚的志向。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描写拜访东林寺无尽上人禅居的所见所感之作。诗人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与僧人交往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理禅道的探求。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拜访无尽上人的缘起和所见。“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诗人住在草堂,闲暇时间很多,所以经常去拜访山中的僧人。“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诗人与僧人相对,看到的只是成群的树木,整天没有一句话语,营造出一种清静幽深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山林景色。“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诗人喜爱流水,而这里靠近清澈的水源,点明了诗人喜爱这里的原因。“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太阳时而被山峦吞没,时而又喷薄而出,松树外的村庄时隐时现,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村图景。

中间四句描写僧人的生活。“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孤立的山峰隔绝了人世,身穿百衲衣的老僧安度岁月,表现了僧人与世隔绝,清心寡欲的生活。“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禅房的门前堆积着早晨的积雪,供奉佛像的石龛迎来傍晚的猿猴,更显出禅居的清幽。

最后六句回到诗人自身,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诗人回顾自己,还在守护着耕田种地,已经隐居田园十年了,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守。“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砍伐萝草和小竹可以用来舂米打水,在岩石边的水潭可以尽情地讨论,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诗人感叹飘泄的云雾哪里知道界限,最高的道理无法探求本源,希望能够开启心中的关锁,在这里还稍微存留着高尚的志向。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禅道的探求,以及对自身理想的坚持。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理禅道的探求,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志向和情怀。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2ba513eaec23466725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