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复的诗>王氏园置烛观梅>

王氏园置烛观梅,李复王氏园置烛观梅全诗,李复王氏园置烛观梅古诗,王氏园置烛观梅翻译,王氏园置烛观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复

堂前梅树花初遍,露坐看花对夕风。
苦恨夜收春色去,故移灯入素光中。
乱争短发愁边白,清映衰颜酒后红。
醉眼却来寻不见,只疑林月碎玲珑。

王氏园置烛观梅译文

庭堂前的梅树,梅花刚刚盛开,我和朋友在露天对夕阳余晖,赏花饮酒。 我苦于夜晚来临,美好的春色将要消逝,所以特意把灯移到梅花丛中,让它照亮这片洁白的光景。 灯光映照下,我蓬乱的短发更显得愁苦,鬓边也泛着白色,酒后的脸庞则映衬出不健康的红色。 醉眼朦胧中,我再也寻不到梅花的踪迹,只觉得满树的梅花,像是破碎的月光,散落在林间,如玲珑剔透的玉石一般。

王氏园置烛观梅注释

  • 王氏园:指王氏的园林。
  • 置烛:放置蜡烛。
  • 初遍:刚刚开遍。
  • 露坐:在户外坐着。
  • 夕风:傍晚的风。
  • 苦恨:深深地遗憾。
  • 夜收:夜晚来临,指夜晚带走春色。
  • 素光:洁白的光芒,指梅花的颜色。
  • 乱争短发愁边白:蓬乱的短发,映衬着鬓边的白发,更显出愁容。乱争,指蓬乱。愁边白,指鬓边白发。
  • 清映衰颜酒后红:清冷的灯光,映照着衰老的容颜,更显出酒后的红色。
  • 却来:再来。
  • 只疑:只觉得,只以为。
  • 林月碎玲珑:指月光穿过树林,映照在梅花上,如破碎的玉石般晶莹剔透。玲珑,形容玉石等物精致剔透。

王氏园置烛观梅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王氏园林中,夜晚赏梅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借酒消愁、感叹衰老的复杂情感。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堂前梅树花初遍,露坐看花对夕风”交代了诗人赏梅的地点在王氏园林的梅树下,时间是梅花盛开的傍晚,诗人与朋友在露天对夕阳赏花饮酒。

颔联写诗人因夜幕降临,春色将逝而感到惋惜。“苦恨夜收春色去,故移灯入素光中”诗人点燃蜡烛,照亮洁白的梅花,希望留住春色。

颈联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乱争短发愁边白,清映衰颜酒后红”,诗人用“乱”、“白”、“衰”、“红”等词语,刻画出自己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愁苦之情。

尾联写醉眼中所见的梅花。“醉眼却来寻不见,只疑林月碎玲珑”,诗人醉眼朦胧,已经看不清梅花的具体形态,只觉得满树梅花像是破碎的月光,散落在树林间,晶莹剔透,如玲珑的玉石一般。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林月碎玲珑”,更显其晶莹剔透、高洁清雅之美。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将赏梅、饮酒、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李复[宋代]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1b70a646cba65415cd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