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东阳的诗>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

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李东阳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全诗,李东阳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古诗,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翻译,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李东阳

曾上銮坡侍玉堂,朝衣新惹御袍香。
传宣暖阁天颜近,奏近年台午漏长。
化国有人悲短梦,幽都无地仰余光。
从容顾命分明语,一日伤心泪万行。

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译文

我曾身在翰林院,侍奉在皇上身边,早朝时朝服上还带着御袍的香气。奉旨进入暖阁,得以近距离瞻仰天颜,在午门上呈奏国事,总觉得时间漫长。感叹圣上如化为彩蝶般离去,令人悲伤这短暂的梦幻,身处幽冥之地也无法仰望您的光辉。临终顾命时,圣上的话语还清晰在耳,一想到那一日,便悲伤得泪流不止。

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注释

  • 泰陵: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
  • 忌辰:指皇帝逝世的周年祭日。
  • 銮坡:指翰林院。
  • 玉堂:指翰林院,翰林院有玉堂之称。
  • 朝衣:上朝时穿的官服。
  • 御袍香:指皇帝龙袍上的香气。
  • 传宣:奉旨宣召。
  • 暖阁:宫中的温暖的殿阁,皇帝处理政事或休息的地方。
  • 天颜:指皇帝的容貌。
  • 近年台:指接近午门的地方,古代臣子在此等候上朝或奏事。
  • 午漏:古代计时器,指午时。
  • 化国:指逝去,典出庄周梦蝶。
  • 幽都:阴间,冥界。
  • 余光:指皇帝的恩泽或光辉。
  • 从容顾命:指皇帝临终时镇定地交代后事。
  • 分明语:清晰明白的话语。

五月七日泰陵忌晨(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在明宪宗朱见深逝世周年祭日所作的悼亡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宪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首联回忆了作者当年在翰林院侍奉皇帝的情景,朝服上带着御袍的香气,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恩宠。颔联描写了奉旨进入暖阁,得以近距离瞻仰皇帝容貌,以及在午门呈奏国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敬畏之情。

颈联转入对皇帝逝世的哀悼,用“化国有人悲短梦,幽都无地仰余光”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驾崩的悲痛之情,以及对皇帝恩泽不再的惋惜。尾联回忆了皇帝临终顾命的情景,用“从容顾命分明语,一日伤心泪万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怀念和哀思,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通过对往昔情景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运用了典故,如“化国”,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李东阳[明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f66eedbb999f48f275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