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峤的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峤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全诗,李峤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古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翻译,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峤

瑞塔千寻起,仙舆九日来。
萸房陈宝席,菊蕊散花台。
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
天歌将梵乐,空里共裴回。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译文

高耸入云的宝塔巍然屹立,皇帝在重阳佳节驾临此地。茱萸果实被摆放在华丽的宝座旁,菊花在赏花台上竞相绽放。皇帝的气概直冲云霄,登高远眺,顿觉视野开阔。天子的歌声与佛寺的梵乐交织在一起,在空中久久回荡。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注释

  • 奉和: 奉命和诗,即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诗。
  • 九月九日: 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慈恩寺浮图: 慈恩寺的大雁塔,浮图即佛塔。
  • 应制: 奉皇帝之命而作。
  • 瑞塔千寻起: 瑞应的宝塔高耸入云。“千寻”形容塔之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 仙舆九日来: 皇帝在重阳节驾临。“仙舆”指皇帝的御驾。
  • 萸房陈宝席: 茱萸果实摆放在华丽的宝座旁。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认为可以辟邪。房,果实。陈,陈列,摆放。宝席,华丽的座位。
  • 菊蕊散花台: 菊花在赏花台上竞相开放。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蕊,花蕊。散花台,寺庙中用于散花的台。
  • 御气鹏霄近: 皇帝的气概接近云霄。御气,指皇帝的气概。鹏霄,高空。
  • 升高凤野开: 登高远望,视野开阔。“凤野”指视野开阔的郊野。
  • 天歌将梵乐: 皇帝的歌声与佛寺的梵乐。“天歌”指皇帝的歌声。梵乐,佛寺的音乐。
  • 空里共裴回: 在空中回荡。“裴回”同“徘徊”,回荡。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讲解

这首诗是李峤奉和唐代皇帝在重阳节登慈恩寺塔之作。全诗以歌颂皇帝为主,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并烘托了皇帝的威严气势和太平盛世的氛围。

  •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概括全诗内容。诗人以高耸的宝塔和皇帝的驾临,突出了慈恩寺的庄严和皇家气象。
  • 颔联描写了重阳节的习俗和景物,用茱萸和菊花,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 颈联将皇帝与高塔联系起来,进一步歌颂皇帝的气概,并描绘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
  • 尾联以天子的歌声与佛寺的梵乐交织,烘托了太平盛世的祥和气氛,也暗示了皇帝对佛教的尊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华丽,辞藻精工,是一首典型的应制诗。虽然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但诗中描绘的重阳节景象,以及对登高望远感受的描写,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李峤[唐代]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e219824b55d27d10ef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